陪审工作是我人生中的第二职业,弹指一挥间,已三年多了。我要感谢昆山法院院领导、昆山法院花桥法庭干警对我的关心指导,使我还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享受了为民分忧解愁带给自己的乐趣。

 

今当离岗,有无限感慨,但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2008627日,花桥法庭正式挂牌工作,在法院领导和花桥经济开发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吴建明庭长、居惠林庭长的带领下,年轻的干警们,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既吃苦耐劳,又奋发进取,营造了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法庭多次被花桥经济开发区和昆山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政治处、省高院、苏州中院及外省法院领导都来花桥法庭视察指导过,给予高度评价。我有幸融合到这个氛围中,实是受益不浅。

 

三年多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法院的工作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法庭是公平公正的圣地。要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法官,不是容易的 。他们任务重、压力大,我亲眼目睹了花桥法庭的干警,几年如一日,一天劳累下来,还经常主动加班到深夜,星期六加班已成自觉遵守的制度。

 

居惠林庭长不仅要审批每一个案子,处理庭里烦杂的事务,而且从未脱离一线办案,庭中凡有疑难案子,都要亲自参与调处。

 

邵凤鸣副庭长,十几年如一日,不计名利,一丝不苟地默默耕耘在审判第一线,现在又承担了指导年轻法官的重任。

 

徐琴副庭长,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带领李霆法官,对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撰写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妥善化解纠纷》一文,2012 11 月,发表在人民法院报上。外省法官赞扬说:对他们启发很大。

 

法官工作根本不是老百姓想象的那样:轻松拿高薪。我深知百姓的愿望,殷切期盼华夏法官都能象花桥法庭的法官那样勤廉。

 

在这样的氛围中,要想当一个合格的陪审员,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不仅要持之以恒虚心地向法官请教,还要不断地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始终保持尽力为民分忧解愁的良好心态。

 

三年多来,我在工作中找到了退休老头子的价值,老百姓真诚的说声“谢谢”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谢谢”使我退休后的生活更充实,精神更愉悦。

 

每当我在庭审中协助法官成功调解了一起矛盾纠纷,使双方握手言和,内心总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

 

每当当事人拿了一叠材料来庭信访准备起诉时,我发现标的不大,情况又不太复杂,就借助法院的威信,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既减少百姓的麻烦,解了他们的心结,我又能获得几声“谢谢”。

 

有时候,我就通过电话解决了双方矛盾。有一位当事人朱某在江西工作,来庭起诉,我通过电话帮他解决了纠纷后,特地到法庭来找庭长表达对我的感谢之情。还有一起案件,张某欠王某三万多元,双方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也交涉了很多次,都没有结果。王某来庭起诉,我就给张某打了十分钟的电话,结果,张某下午就把钱送到法庭,王某满心欢喜,千恩万谢,还想塞个红包以示感谢,被我断然拒绝。

 

有许多案件,如离婚后财产分割,夫妻打架,邻居装潢发生纠纷,小工程款纠纷等,当事人内心非常矛盾,打官司吧,怕麻烦,不打吧,又心有不甘。我因势利导,就采用乡下老娘舅的土方法进行调解,效果良好,至今没有一件来庭反复。有的当事人高兴的说:“唐老师,你蛮会做工作的,跟柏万青差不多。”我说:“跟柏万青差得太远了,你太抬举我了,我十万青也算不上,一万青也是勉勉强强。”

 

每当我走进法庭会议室,看到村委会送给我的一面锦旗时,我又要沾沾自喜一阵子。那是2010年拆迁过程中,村书记请我去协助做三个钉子户的工作,我圆满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事,聊以自慰,我已经完成了初进法院时自订的“利用五年时间编撰两本书”的计划。一本是《疑难案例评析》,一本是《法律故事》,总计七十多万字。这两本书,并无多大价值,只能自娱自乐,但凝聚了一个老头的心血。

 

三年多来,我每每自省,觉得自己虽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但能做到一个法律工作者必须做到的“言必行,行必果,为百姓分忧解愁”。今当离岗,如果法庭干警,来庭信访的百姓能真诚地说一句“这个老头子还可以的”,我也就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