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法院18个“融和法庭”实现辖区16个街道全覆盖
作者: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 严晗彦 发布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3041
五月,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崇川法院的“融和法官”们纷纷行动,及时进驻各街道社区,本着“如我在诉”的宗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强化“融和法庭”的实质化运行,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融和法庭”正落地生根、有序运行,用“邻”距离的尺度,实现司法为民“零”距离的力度与温度。
5月21日,立案庭庭长王小燕和团队长蒋瑜妹来到狼山街道调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从事五金批发,向被告供货,货值共计105000元,被告仅支付50000元。原告人在外地,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协调并征得同意后,决定通过“融和法庭”新模式组织双方线上调解案件。
“融和法庭”具有全流程无纸化流转、全流程音频、视频等功能,通过无缝链接审判与电子卷宗系统,以“1张网+1终端+1平台”的模式为基层解纷提供专业支撑和“家门口式”服务,调解现场双方当事人进行视频交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即达成了和解协议,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5月24日,调解团队长江冬梅来到钟秀街道郭里头村社区“融和法庭”,家住郭里头村的徐某与姜某一直存在买卖一次性纸杯、饭盒等业务往来,截止2024年3月12日,姜某欠徐某货款15000元未付,徐某也不再向姜某供货。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方案:从今年6月开始,每月支付5000元,到8月底全部还清,如违约,另加违约金3000元。因姜某在外地学习无法到场,本案也进行了远程调解。
本周的果园社区“融和法庭”及中南商圈“融和法庭”,也都可以见到调解员忙碌的身影。调解员许美燕:“没时间来法院,我们非常理解,你家周边有一个我们法院设立的‘融和法庭’,你不需要来法院的,我们一起去‘融和法庭’调解!”调解员顾华:“小区达到安装充电桩的安全要求,应当同意业主的安装申请,我们一起到附近的中南商圈‘融和法庭’调解,我把法院之前的判例带上,之后的案件都可以适用示范调解。”
“融和法庭”的成立,有助于打通为民服务、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在这里,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关怀,法庭成了群众贴心的邻里。“融和法庭”的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审判,都充满了对群众的深深关怀,它用法律与群众之间的“邻”距离实现了心与心的“零”距离。让我们共同期待,“融和法庭”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司法为民、诉源治理、多元解纷贡献更多的力量。
今年以来,崇川法院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融和法庭”建设,以“1张网+1终端+1平台”为基层解纷提供专业支撑和“家门口式”的服务,目前已建成的18个融和法庭惠及崇川区16个街道,已实现全覆盖,共完成网上立案116件,矛盾调处81件(司法确认58件),涉诉辅助事项办理40次,案件审理41件,普法宣传6次,“融和”工作机制取得喜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