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湖法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无锡“科技之城”的奋斗目标,努力践行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职能,通过借助“点线面网”组合合力,服务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全局,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知识经济集聚发展。

 

提升专业素养,瞄准知产审判中心点。以“立足专业化审判 服务区域转型发展”为主线,紧抓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在构建全局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络中,瞄准知识产权审判这一工作中心点。通过组建精编化的审判机构、组合精英化的审判队伍、开展精细化的专业培训,打造“专业素养领先、业务能力卓越、服务意识超前”的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职能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载体,坚持司法服务主干线。强化司法审判服务理念,创新司法服务活动载体,突出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针对区域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知识经济集聚发展的新特点,研究探索为物联网、生物医药研发等重点高新产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新途径。通过在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等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开展法律专题讲座、提供风险预警提示等,不断提高司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利用和转化。

 

推行“判后回访”,延伸审判职能辐射面。认真总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创先推行“判后回访”制度的成果经验,按照“延伸审判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将“判后回访”制度的推行在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全面铺开。完善“判后回访”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大“判后回访”的执行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各类群体不同层次的司法需求,不断提高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知识产权审判职能的延伸发挥。

 

探索“三审合一”,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的新机制新规律,在“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工作中大胆创先作为,全力构筑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通过利用受理市城区内全部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有利契机,加强与公安、检察、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合力,共同预防、打击、警示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络在全市的无缝覆盖,营造有利于知识经济良性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