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草原
作者:韩兆平 发布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127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大概是每位想走进大草原人都内心期盼已久的场景。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加之雨水偏少等原因,这奢望恐怕是个永远的遗憾了,那令人兴奋地一刻已被定格在了遥远的记忆里,诗人描绘的意境中。现如今的草原是个啥样,对久居城市的人们还是充满了诱惑的。
去年秋,跑过一趟希拉穆仁草原。从呼和浩特出发,当车行至阴山(今大青山)北麓,一片广袤的草原便展现在面前。放眼望去,黄色的是沙,绿色的是草。黄绿相间,一望无际。停住脚步,静下心来才发现,有一样东西特别扎眼,那是一道道的铁丝网。它将整片的草原人为地分割成数块,据说这是分田到户的牧民们干的,为的是便于自家的管理和相互区分。为了那一点点的利益,当然也是牧民们发家致富的本钱,好端端的大自然美景,就这样被无情地撕扯、割裂了,这是发展和保护过程中的阵痛和困惑。继续前行你就会发现,希拉穆仁草原是一个典型的干旱草原的代表。在这里没有充足的水源,丰美的水草,绿色已然成为大片沙漠的点缀。所到之处见到的牧草都是矮矮的,一簇一簇地散布开来,和“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种草深牛羊肥的意境相去甚远。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这西部草原的苍凉之美。
盛夏酷暑时节,草原是个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呼伦贝尔草原当然是首选。她位于祖国北疆,内蒙东部,是国内最大的一块绿草地。状况又将会怎样呢?带着担忧,带着希冀,在流火的七月,我又一次走进草原。
也许是老天爷的福佑,几年来干旱少雨的状况得以缓解,入夏以来几场通透的大雨眷顾、滋润了这片土地,万物复苏。如果欲把呼伦贝尔比作一幅巨轴的写意山水长卷的话,那么徐徐展开,雨过天晴,朵朵白云镶嵌在湛蓝的天空上,大地掩映在绿的海洋中。丰美的牧草充盈其间,不知名的野花次第开放,把这幅长卷勾勒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极目远眺,洁白的蒙古包如珍珠般炫目,羊群似流淌的音符,恣意跳跃,膘肥体壮的蒙古马纵横驰骋是这幅长卷中的浓墨重彩,也是长卷中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和最亮丽的画面。行走在如此神话般的童话王国里,真是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来到草原,就不得不探访蒙古包。下马酒,手抓肉是蒙族牧民的待客之礼,极具民族特色。盘腿坐下,一手抓肉,一手抓刀,边割边吃。酒是注定不可少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酣畅淋漓,岂非人生一大快事。酒足饭饱,跨上骏马,扬鞭绝尘而去,快乐又逍遥。
呼伦贝尔草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传奇,她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发祥地。这位弯弓射雕的大汗率领他的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四大汗国,彪炳千秋,成为草原永远的自豪和骄傲。满洲里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正以草原特有的博大胸怀,迎来送往各国宾朋。
东部草原就是如此绚烂,多姿。她有少女般的柔情似水,婀娜,曼妙。摄人魂魄,沁人心脾,又有套马汉子的威武、雄壮。这方曾经辉煌又归于平静的地方,正越来越深深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