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干警迅速成长,培养一支学识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的青年干警队伍,武进法院以提高青年干警各项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八项机制推进“育苗壮苗”工程,形成了渐进式的人才梯队层次和青年干警培养的长效机制。

建立领导谈心机制。由部门分管院领导、部门领导与各自部门青年干警直接挂钩,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关心青年干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掌握青年干警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青年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建立导师培养机制。在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作为青年干警导师时,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培养法,导师主要侧重在业务能力、审判经验等方面的“传、帮、带”,着力提高青年干警应用法律的能力、审理疑难案件的能力、庭审与听证能力、裁判文书撰写能力、调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工作能力,并将青年干警的工作业绩纳入其导师的工作业绩考核范围。

 

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在参加省市两级法院、区级机关培训的基础上,从强化实践操作角度出发,根据本院实际出台培训方案,以内部人员和外聘教师集中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司法礼仪、信访接待、审判流程、庭审记录、调解工作、文书制作、调研论文撰写、信息简报编发等多方面。

 

建立干警联谊机制。充分发挥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依托文化建设的平台,成立青年干警联谊会,开展包括业务讲座、论文比赛、裁判文书评比、书法、摄影体育比赛等各类活动,制作包括读书心得、专题研讨、热点交流、作品选登等内部栏目和刊物,丰富青年干警业余生活,拓展青年干警视野,增强青年干警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青年干警情商。

 

建立基层锻炼机制。通过新进青年干警优先分配、其余青年干警轮岗至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人民法庭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举措,搭建司法为民的直接平台,促使青年干警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积累群众工作经验,提高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技巧,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轮岗交流机制。对新进人员,一般在第一年将其分配至立案庭、人民法庭锻炼,然后根据其所学专业分配至相应的审判业务庭。经过两三年锻炼后,根据其个人情况,再分别轮岗交流至合适的庭科室进一步锻炼、深造。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引入公平合理的竞争上岗制度,实行中层干部“凡晋必竞”,给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警一个脱颖而出的平台,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青年干警向前向上的动力,加快青年干警成长的步伐。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以及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库。在基层锻炼和轮岗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并培育好某一领域专业人才,分类建立专业人才库,实行分类引导、动态管理。推行中层助理制度,建立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库,根据各个庭科室工作需要设定助理名额,在青年干警中公开选拔,同等条件下中层助理在竞争上岗中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