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法院:法润茶园,让碧螺春香远益清
作者: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 何亚平 黄薇 发布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6848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主动对接辖区产业振兴司法需求,以“嵌入式”司法服务融入洞庭山碧螺春茶特色产业链,助力吴中区进一步擦亮“生态绿茶第一品牌”, 为吴中区“茶文化、茶产业、茶品牌”融合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主动问需谋举措 守护一缕清香
万亩茶园新芽初萌,茶农们穿梭于满山新绿中,抢摘明前第一茬嫩叶。采茶季甫一到来,吴中法院“茶果产业司法服务团”就分批走进茶山茶园向茶农们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今年的茶叶收成怎样?收购过程中是否存在拖欠茶叶货款的现象?”服务团成员现场向茶农们了解茶叶种植、采摘以及售卖情况。每到特色农产品丰收的时节,“茶果产业司法服务团”都会出现在茶园果园,对茶果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交易、物流、土地流转及品牌保护等各环节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合规指引。
茶话会,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促进人际交流的媒介。我院以茶“化”会形式,走近茶农身边了解茶事民情,聚焦茶产业发展的法律需求,同茶业协会、碧螺村委会、茶农代表们开展面对面交流座谈,以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主动询问茶农茶商司法需求,将“需求清单”变司法服务“履职清单”。
在实际经营中,不少茶农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粗放经营、法治意识不强等问题。我院针对茶农们关心的法律问题,编制乡村特色产业法律风险防范、典型案例等普法宣传册,助力茶农茶商预防法律风险,依法诚信经营。
科技便民零距离 兴旺一项产业
种植、维护、采摘,茶农经年的辛苦,只为了茶叶交付后的回报。如何更好地为茶企茶商茶农保驾护航,让茶香更悠远,让法韵更悠长?
我院开通绿色通道,依托科技法庭力量,通过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视频庭审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途径,今年依法快调、快处涉茶果纠纷3起,其中一起矛盾较深的涉及茶树、果树种植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通过在线协调沟通,仅用时7天予以化解;一起碧螺春茶叶买卖合同纠纷通过线上庭审快速审理,当天庭审当天即出判决,有效减少当事人来往法庭诉讼成本,确保不误农时。
“包装上、广告宣传上,遇到了‘职业打假’”“因为打官司,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招投标”……夜晚9点,梁虹法官的一个微信群还在热火朝天地“刷屏”,茶商们争相反映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困惑。这是服务团建立的“司法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微信群”,全天候为群内46名茶果产业从业者答疑解惑。
源头治理重精准 造福一方百姓
走进“碧螺茶乡”洞庭山,放眼望去尽是翠绿环绕,茶农在田间谈笑着劳作。清风徐来,一幅未加修饰的田园春景图跃然眼前。而这一切,离不开红色天平的点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院与当地司法所、村(社区)及茶业协会协作,构建“法庭+法律服务点+司法联络员”一体化便民服务网络,形成茶果特色产业纠纷专业调处机制,致力将茶果产业打造为“无讼”产业。
“感谢法院的贴心普法,既让我们少走弯路,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也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茶企相关负责人对上门走访的法官们说道。随着碧螺春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众多知名茶品牌,但也带来了商标被侵权等维权问题。吴中法院丰富普法宣传途径,积极与市中院知产庭开展院庭协同,依托“苏知和合坊”,开展巡回审判和典型案例宣讲活动,传播诚信交易和规范签订合同理念,提升当地茶农茶商、果农果商法律意识。发放风险提示宣传手册120余份,积极宣传保护地理标志的重要性及错误使用地理标志的危害,杜绝品牌仿冒行为,从源头规范交易秩序。
一片茶叶,一抹茶香,可带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下一步,吴中法院将持续在服务保障茶产业上加强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延伸司法触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多元调解工作,全方位助力洞庭山碧螺春茶等茶果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