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涟水法院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了4名书记员,其中3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为帮助研究生书记员尽快适应法院工作,涟水法院着力办好“三堂课”,通过一季度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一堂“心理课”,转变职业角色。对刚刚由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研究生来讲,基层工作会与心理预期存在一定的反差,难免会产生“这个基层工作适合我吗?”的疑问。为帮助研究生书记员尽快适应基层法院工作,法院组织优秀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开导,组织前几届研究生传授避免“水土不服”现象宝贵经验,使得尽快转变意识,树立身在基层,做好基层工作的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堂“方言课”,适应职业环境。三名研究生均为非涟水籍人员,其中两名是外省籍,对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涟水方言,听不懂,说不会。语言上的不通极大的影响了以记录庭审过程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书记员工作效率,同时也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法院组织工作经验丰富、常与基层打交道的派出法庭法官为新招书记员培训涟水方言,通过系统的学习法律术语、常用审判语言,引导非涟水籍书记员入门,并通过日后的实践,最终达到听懂、能说的目标。

 

一堂“实践课”,提高执业能力。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长,在工作中存在照本宣科现象,认为万事都应该按照法律的条条框框秉公办理,只注重审判的法律效果,不注重审判的社会效果。法院通过提前让书记员扮演助理审判员角色,使其参加案件讨论,与主审法官一起诉前研究案件、诉中讨论疑难点等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在对办案理念、技巧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基层工作,在增强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快速适应基层法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