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驱动创新的重要一环,便是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宿迁市宿城法院自2020年7月集中管辖市区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以来,共受理知产案件820余件,审结637件。

勇于探索,树立最严格保护司法理念

知产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在审理机制和体制进行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在保护力度上重点发力,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起到法律威慑作用,维护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合一”并不是简单地将案件和人员集中在一起,而是裁判思路、证明标准体系乃至整个纠纷解决体系的融合。宿城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模式改革,推进知产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审合一”,优化组建2个专业审判团队,建立知产案件审判“绿色通道”。

在审理被告人杨某假冒注册商标一案,涉及“牛栏山”牌白酒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杨某确有悔罪表现,主动与被害人达成协议,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承担运输、销毁假酒的费用合计6448元。

法官在审理该案的时候,不是直接定罪量刑,而是结合民事审理思路,积极促成双方达成民事赔偿事宜。被害人在获得赔偿后出具谅解书,杨某也对自己的过往行为表示忏悔。最后,法院综合该案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性,对杨某酌情从轻处罚。该案系宿迁市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法院在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进行有力的探索,有力推动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构建新的工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合力,维护公平竞争的法治营商环境。

可见,“三合一”审判中,三大诉讼之间的裁判思路、专业知识及审判经验得以相互借鉴和贯通,司法资源进一步整合,法律适用标准逐步统一。宿城法院在深化“三合一”改革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效能。

在审理被告人张某假冒注册商标一案,涉及“太太乐”牌鸡精食品类的知识产权犯罪,对于被告人张某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并且判处三十二万元的罚金,这既是对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念的贯彻执行,也是对食品类的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

截至目前,审结刑事案件40余件,涉及被告人70余人。对于涉及到食品、药品、危险品、种子等商品的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搭建平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强化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人民调解、专业调解组织等协调配合,联合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备忘录签署暨宿城区法院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聘请12名专业调解员实行“1+X模式”从事知产案件诉前调解,定期召开调解座谈交流和培训会,大力构建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2021年6月以来,月调解成功案件数量均在15件以上。今年上半年,针对原告为同一公司的案件,专职调解员进行集中调解,利用半天时间集中调解成功21件。

加强知识产权释法宣传,召开“4·26”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知产审判白皮书,通报典型案件。多次走访调研洋河股份、晨风集团、聚灿光电、易华人造草坪等辖区知名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意识和维权理念。

加强普法,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失是侵权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以来,宿迁侵犯著作权案件不断涌现,其中KTV侵权案件尤为常见。不少商家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对著作权收费法律规定不甚了解,不小心“踩了坑”。

2022年6月,青岛聚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宿城区某娱乐会所告上法庭,称该会所在未经许可和未向原告支付使用费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擅自在其经营场所内的点唱机中收录,并以卡拉OK方式向公众放映原告享有权利的音乐电视作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最终该会所被判立即停止侵害涉案101部作品的行为,并立即从其曲库中删除涉案101 部作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人民币2020 元。

会所的老板陈先生说,自己并不是故意逃避购买版权,原告的上游权利人并不是涉案歌曲实际权利人,原告主张歌曲的权利存在瑕疵;自己已经主动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取得版权许可,交纳了著作权许可使用费,不存在侵权使用作品的故意。

“像这位老板这样无意间侵犯了著作权的人不在少数。”承办法官汤峰介绍,“为了提升全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宿城法院开展了一系列‘以案释法’活动,像发布十大典型案例,邀请电视台录制庭审案例通过说法等栏目播放,以及公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去解释法律,知识产权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

2021年11月,宿城法院还邀请了宿迁学院30余名师生旁听著作权纠纷的案件庭审,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信念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

除此之外,宿城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线上线下”同步旁听庭审,线上旁听人大代表纷纷表示:“线上旁听方便快捷,切实感受了诉讼庭审过程,希望法院多组织这样的庭审,以后一定更多地参与。”

“实现人大代表庭审‘云旁听’,是旁听形式的有利探索,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作用,提高法官庭审规范化的水平。”副院长施华介绍。

2021以来,宿城法院审结的杨某假冒注册罪案荣获宿迁市第五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宿城区第三届“十大法治事件”,并入选2021年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例。今年9月,汤峰、高慧芳法官受邀参加首届江苏法官知识产权“智峰论坛”,撰写的《关于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中解除权行使条件及后果》的探讨一文,入选“智峰论坛”论文集。《论如何完善我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侵权认定标准一文》,获得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