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审判员,我审理过最多的,便是家事案件。在形形色色的家庭矛盾中,有因鸡毛蒜皮而横眉冷对,有因感情淡漠而形同路人,有因财产纠葛而相互仇视,“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或许是这些家庭最好的注解。而在他们背后的故事里,让人气愤不已也好,扼腕叹息也罢,总会有些拷问在除掉那一纸裁判文书后仍需我们直面灵魂。

她奶奶凭啥不让我看孩子,都说好了的!

中午的庭审刚结束,我便看到办公室里的手机上有六个同一号码的未接来电。号码很熟,正是上周判决的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小朱打来的,这让我有了些许不好的预感。果然,电话接通后,第一时间传来的就是她无奈又焦躁的哭泣,“她奶奶凭啥不让我看孩子,都说好了的!”,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知道,那起看似简单却一波三折的案件仍未结束,曾经沟通了多次的探视问题还是出了状况。

我现在没有工作,要了孩子我养不起···等我以后多挣了钱···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

原告小朱和被告小李本是一对相识相恋多年的夫妻,婚后二人孕有二女。但随着家庭生活压力的增大,两人常因一些家长里短争吵,感情也在日积月累的怨气中逐渐消磨,最终双方因经济压力和抚养权纠纷不得不对簿公堂。

第一次见到小朱,是她来询问案件的开庭时间。那天雨很大,她撑着伞进到院子里后有些不知所措,我把她叫进办公室询问来意后才知道,是刚分给我的一件离婚案件当事人。因为刚立案,我告知她要耐心等待庭审排期。“能不能排快一点?这个家我是一会都不想待了!”她抱怨着,话里满是对家庭的厌恶和逃离,少许雨水顺着她的发丝滴在被淋湿的裤角,粉色外套有些宽大,衬托的她愈发瘦削,30岁不到的年纪,却已经能看出在生活压力下的疲惫,于是我递给她些纸巾并顺势同她聊起了案件的基本情况。雨声渐弱,小而安静的办公室里,我聆听着小朱的故事。两位年轻人偶然相识相知,因为一句承诺,也为了一起创造更好的将来,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结婚五年,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情况变的每况愈下,随着孩子的出生,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为了生计,小李外出务工却始终没能挣到钱,还自作主张卖掉了结婚时购买的轿车。小朱一人在家照顾女儿,想找工作反被骗去了刚借的2万元,几年来积攒的种种问题终于爆发,一场大吵之后小朱选择了起诉离婚。讲述中,小朱时而愤声大骂,时而委屈落泪,唯有谈及两个女儿时,眼神温柔而不舍。但当我询问抚养权问题时,她却表现的狠绝而崩溃,“我现在没有工作,要了孩子我养不起···等我以后多挣了钱···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哽咽声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但两个女孩,一个四岁,一个才一岁半,这不禁让我在考虑案件的同时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担忧。

时间很快来到了开庭的当天,小李并未如期出现。我拨通了小李留存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我告知了身份和联系小李的目的,希望他尽快告知小李到庭。但许是因为太久没人倾诉内心的委屈,李妈妈话里话外都是在抱怨儿子儿媳的不懂事,诉说带两个孙女的辛苦。我似乎能理解她的苦闷,大儿子事业不成婚姻即将破灭,小儿子十二岁仍需人照顾,再加上两个嗷嗷待哺的孙女,生活似乎在这一刻给她增加了太多的担子。“他知道今天开庭,但是人在外地回不来,他姑姑应该能联系上。”我从李妈妈那里要来了小李姑姑的电话,但拨通后始终无人接听。

由于被告始终未到庭,案件按缺席开庭审理,但我心里明白,想要化解双方矛盾,需要的是更深一步的沟通。经由小李姑姑的帮助,我在开庭后第三天的早上联系到了小李,于是仔细询问了他的想法和打算。小李的语气满腹心酸,在外赚钱不易,而父母也施加压力,如今两人已经不能和好,同意离婚。之后我又把当前小朱的诉求告诉他,并对他提出的财产分割和抚养权、探视权等问题进行了法律释明。而后我又拨通了小朱的电话,反馈了小李的意见,让她不用着急回复,好好考虑双方的意见。离婚案件的处理其实并不简单,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盖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立场,想要做到各方都满意显然很难,但我仍希望竭尽所能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保留最后的一份温情和尊严。

一位刚经历了分别的痛苦和思念煎熬的母亲,再一次向法院寻求了帮助。

隔一天后,两人分别给出了答复,虽然在抚养费的数目上有差异,但差距不大,仍有调解的可能。由于小李在外地,小朱有中班、夜班,于是我安排了线上云调解。调解平台打开的那刻,电脑屏幕上,原、被告一时相顾无言。当美好的情感在生活中逐渐消磨逝去,或许还会留存些难以消散的温情,为了祭奠曾经,亦或为了陪伴孩子未来的成长。庭审上的沟通很顺利,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两个女儿由小李抚养,小朱每月给付生活费,可以定期探视。我对探视权及具体的探视方式一一做了交代,确认无误后便让双方在调解笔录上签字。我看到了双方签字时的犹豫,也看到了他们下笔时的决绝。

案件调解结案。但小朱的来电表明,事情还未结束。一位刚经历了分别的痛苦和思念煎熬的母亲,再一次向法院寻求了帮助。我拨通了李妈妈的电话,老人情绪很激动,骂儿子,怨媳妇,在电话里放声大哭,就是不愿意小朱探视孩子。这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她因为家庭不和谐而堆积在心中的愤懑和痛苦。但这些情绪,显然不能成为一位母亲探视孩子的阻碍。于是我尽力安抚她的情绪,劝说她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妈妈,疼爱孩子就应多为孩子考虑。随后又拨通李爸爸的电话,幸而老人家愿意,答应做李妈妈的思想工作。

爱恨既已被时间冲淡,对一位母亲而言,孩子才是永远的牵绊。

在多次协调和李爸爸劝说下,李妈妈终于同意了小朱的探视。未了避免再发生意外情况,小朱邀我陪同,我欣然而应。再见面时,纵然面对孩子奶奶表现得再云淡风轻,但一见到两个孩子,小朱便上前紧紧抱住,失声痛哭。爱恨既已被时间冲淡,对一位母亲而言,孩子才是永远的牵绊。我并未久待,看着小朱渐渐从情绪中走出,用玩具和微笑填充孩子们这一瞬间的美好,分不清心里是案件终了的欣慰,还是不忍看他们的别离,我悄然离去。后来,我又联系了小朱几次,得知一切安好。

写在最后

少年时我也曾梦想白马轻裘、仗剑天涯,现如今已近知天命,却仍平凡普通家有老小。但手既握住法槌,便要尽力将案件办好,能为当事人考虑周全,常怀恻隐之心,常为共情之事,在纷繁的工作中,安抚一颗受伤的心,点燃一缕信念的火,清除一些成长的障碍,保留一份最后的温情。这,便也算是对社会的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