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黄海之滨新崛起的一座现代工业城市,拥有3.8万个小微企业。盐城市两级法院运用“主动、精准、系统”的现代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创新了“五个一”的服务举措和工作机制,为小微企业抗击风浪、平稳发展集聚了勃发能量。

 

与企同行,唯实求真,盐城市两级法院自觉地肩负起司法的责任与担当。

 

出台一份实施意见。难忘2011,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盐城部分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盐城中院党组立即作出决断,全市两级法院迅速成立以“一把手”院长为组长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市中院领导率领精兵强将迈开双脚下基层、进企业,实地进行司法大调研,很快出台了《关于全市法院服务和保障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这份意见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此举得到了盐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的充分肯定。

 

构建一个联动机制。全市法院注重加强与中小企业局、经贸委、公安、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企业信息互通平台,每季召开三次联席会议,及时将审判态势等方面的信息现场通报,为其通力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可靠依据。全市法院还向100余家挂钩企业派出法律义务咨询服务员,倾听企业对法院公正司法、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今年12月,市中院已将整理汇编成册的《服务小微企业100个经典案例》送到全市小微企业手中。这本小册子已成为众多企业攻克时艰的“好帮手”。众多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欣喜地说:“这本小册子是指导我们企业依法经营的好教材,也是帮助我们企业排忧解难的好参谋。”

 

成立一个“专项合议庭”。今年7月,市中院成立了涉小微企业纠纷专业化合议庭。截止201212月,该合议庭共审理涉小微企业纠纷760余起,帮助280余个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织宝公司是一家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企业。20091229814分,织宝公司的棉花仓库失火,棉花、棉纱大面积烧毁,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然而,该公司与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市中院民二庭受案后,三次组织开庭,就双方关于事故实际损失的争议焦点进行了准确认定。最终织宝公司得到了保险公司提供的510万元保险金。

 

织宝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法院在办案过程中,真的为我们企业着想,如果没有法院设身处地为我们想办法,我们企业的日子就难过了。”

 

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全市法院对涉小微企业纠纷的案件,一律开辟诉讼“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执,对小微企业作为被告的,采取“活查封”、“活保全”、“反担保”等静态查封措施,让企业不因诉讼而影响正常生产;在采取执行措施时,运用债权转股权、企业资产重组等举措,努力帮助实现双赢。

 

浩丰印染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外贸进出口的小微企业。20112月,该公司与大连某服装企业在履行服装面料购销合同时,因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所涉的200余万元货款无法回笼,造成资金链断裂。亭湖区法院受理案件后,先后多次组织人员远赴大连,及时查封了大连公司的账户,并迅速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协议,成功帮助浩丰公司走出了困境。

 

全市法院积极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大力引导银企合作,对涉小微企业金融案件,注重通过调解和解方式,争取金融机构合理回应小微企业延期还贷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入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参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全市450余家小微企业赢得了金融机构、债权人延期还款的支持,高达十亿左右的债权得以实现。

 

建立一个培训基地。面对小微企业的司法需求,全市两级法院500多名法官走进企业,担当起义务法律指导员,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观摩庭审、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小微企业依法经营意识。今年下半年,市中院分别在市环保园、盐都郊区镇政府建立了一个集教育、培训、防范于一体的培训基地,派出3名知名法官对开辟“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法律讲座,实施法律素质导航,赢得了中外企业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