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我成熟之后,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这也是不可能的。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当初我要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也许就能为我的国家做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世界。

 

每当想起这段话,我就会告诫和勉励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固然是好的,但若不脚踏实地、珍惜奋斗,从自己做起,则可能变为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自己。

 

记得我执行的第一个案件是个欠款纠纷,潘某为做生意向王某借款,后因到期未偿还,王某遂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执行。有一天,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来找我,说是潘某的父亲。老人看到我后,情绪激动的说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因儿子生意失败欠人钱,他将自己的房子卖掉替儿子还债了,现在老两口租住在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还带着孙子,每月仅靠2000余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儿子在外地打工挣不到什么钱,希望我做申请人的工作将债务减少一点,他就将借点钱加上老两口的全部积蓄一次性交给申请人。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申请人同意减少,老人来法院将钱交给申请人后,执行费不够交了,我将老人替子还债的事情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受感动主动垫付了执行费。当我说这个案件已经执行完毕了,老者突然跪倒在我面前说,感谢小王同志,我当时愣住了,连忙扶他起身。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我有能力就帮他还,我甚至可以不要这张老脸,只是不想因为债务拖垮儿子。我当时就想,有这样的亲人你能不珍惜感恩么?

 

以前一直有个念头,觉得自己从考大学、读研、公务员考试,没有人给我指导、没参加任何培训班,能走到今天,觉得最应感谢的人是自己。现在有份稳定的工作,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好好享受生活,弥补以前的遗憾。可来到扬州工作后,发现当初的认识是那么的无知、自私。我的一切都是在家人和老师默默支持下完成的,他们的力量是无形的、巨大的、无私的。没有他们,我将一无所有。现在的我很享受每次回家途中的点点滴滴、每次通电话爸妈的絮絮叨叨、每次同学聚会老师的谆谆教导,这些都是以前不曾有的,也不曾愿做的。感恩无需多么华丽隆重,关心他们的身体、倾听他们的话语、常回去看看,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们还剩多少次机会,感恩他们呢?所以我们只能倍加珍惜他们。

 

值得我们珍惜的还有很多,比如工作。珍惜这份工作不止是稳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认同感等外在光环,更是实现职业理想、事业追求、法律信仰的最优路径。经过多年的法学教育,存有法律至上的理想主义情怀,曾为那些法学大家的激情演讲而振奋激荡,庆幸自己选对了职业;也曾为那些藐视和践踏法律的行为嘘唏不已,叹息这个社会的特权和不公;更梦想自己执掌法律权杖来涤荡这社会的丑陋和肮脏。有幸我实现了初步理想,尽管个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途中还有很多的荆棘阻挡,但我知道一个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就是一次职业理想的践行和推广、一次事业追求的肯定和推动、一次法律信仰的坚守和洗礼。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

 

说到奋斗,我说说刚工作的感受。当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多很杂很苦,充斥着收录案件、分发报纸、装订卷宗、填写报表、发表宣传调研、、、跟自己想象的法律工作相差甚远,打电话回家抱怨,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哪个单位年轻人不是从吃苦中磨练出来的?吃亏是福。”我渐渐的明白了这句话,亏就是多做点事情,多做点事情可以多接触事物,多接触事物可以多积累经验,多积累经验可以更好的工作,福就是收获。现在的付出都是一种沉淀,它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将用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将自己视为一颗钉子、一块砖头、一个拳头,能钉得牢、垒得稳、打得准,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珍惜是感恩的基石,感恩是奋斗的源泉。

 

珍惜才能触及心灵,感恩才能天长地久,奋斗才能化为拥有。

 

一切的一切从自己做起,让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