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发布涉民生执行案件典型案例
作者:沈 璇 张羽馨 申 智 发布时间:2014-05-12 浏览次数:9104
自去年底全省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以来,全省法院执结了一批涉民生疑难复杂案件,获得良好反响。现择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拖欠工资 老板上“榜”
2013年11月7日,苏州金阊区一酒吧会所停止营业,但尚有几十人的工资未支付。12月4日,原会所员工吴某等34人向苏州市姑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会所支付拖欠工资。随后,姑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会所在5日之内支付吴某等34人拖欠工资。会所以停业没钱为由,再三推诿拒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
今年3月14日,吴某等六人向姑苏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受理后,执行法官立即向被执行人苏州金阊区某酒吧会所发出限期履行通知书督促其履行生效裁决书确定的付款义务。同时,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了调查。经查,被执行人为个体工商户,已停止营业,该酒吧及经营者罗某名下均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将罗某传至法院进行谈话,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履行义务,但是罗某仍未履行义务。根据案件情况,执行法官决定将罗某个人信息录入被执行人失信黑名单库,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和定向通报,禁止其参与国内外旅游、度假,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在告知被执行人罗某即将其纳入失信黑名单在全国予以公布,并在电子屏上滚动曝光其拖欠员工工资的事实时,被执行人罗某迫于失信黑名单的压力,主动将拖欠吴某等六人的工资全部交至法院执行款账户,至此本案执行完毕。
有钱不付 当场刑拘
薛某等八名农民工在倪某的常州一物业有限公司打工,因工资支付问题,双方于今年1月23日在区劳动仲裁委达成协议,由物业公司于2月15日前一次性支付薛某等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4万余元。该物业有限公司逾期未履行。2月24日,薛某等八人向常州新北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后第二天,执行法官即对该物业有限公司登记住所地进行了现场查找,未发现有被执行人财产以及法定代表人下落。随即又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倪某,通知其到法院应讯执行。倪某到庭后宣称没钱,拒绝履行义务。经执行法官了解,被执行人公司正常经营,且倪某随身携带十余张银行卡及三千余元现金。执行法官告知倪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倪某态度恶劣,对执行法官进行人身威胁。执行法官经合议,果断对倪谋拘留十五日。倪某被拘留三日后,其妻子将拖欠的4万余元员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支付完毕。倪某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道歉并具结悔过。
全程录像 老赖就范
因房地产公司逾期交房,淮安清河区法院判决其向86名业主支付45万余元的违约金,执行过程中,该公司账户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公司法定代表人钱某经多次联系拒不配合,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
今年4月25日中午12时11分,清河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当事人举报电话,称发现被执行人钱某的行踪。值班的法警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通知执行法官,正在家中做饭的执行法官得知消息后,迅速出发,值班法警亦携带警械及执法记录仪立即赶往现场。
12时41分,由执行法官及法警组成的执行小组已赶至被执行人钱某租住处。此时,钱某的房屋楼下已被权利人围的水泄不通。经商议后,权利人一方派两名代表与执行小组组员一同上楼,经多次喊门,钱某依然拒不开门。在确定钱某在屋内的前提下,执行人员联系公安出警,并通知开锁工匠,在民警的见证下准备开锁入门。在几次尝试开锁未果后,执行小组决定破门进入。破门过程中,钱某终于乖乖打开房门。后执行人员将钱某带回法院,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钱某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迫于强大的执行威慑,当日晚上21时,钱某及其他几位股东将全部执行款汇至法院,而整个执行过程都被法警携带的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截止5月5日,房地产公司所欠的86户逾期交房违约金已基本发放完毕。
跨省联动 高效执行
在陈某与张某、蒋某、威海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法院判决肇事车辆实际车主张某在判决生效后七日内支付陈某护理费54750元,肇事者蒋某与车辆挂靠营运所在威海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逾期后被告未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陈某今年2月12日向苏州吴江法院申请对三被告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对三名被执行人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财产调查,均未发现在吴江有可供执行财产线索。于是,执行法官快速启动案件委托程序,委托威海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所在地山东威海环翠区法院与张某、蒋某户籍所在地山东海阳法院调查被执行人在当地的财产线索。3月31日,受托法院发现张某、蒋某在海阳市恒丰银行有存款四万元,即刻函告吴江法院。法官获悉后,次日向海阳法院发委托扣划函,距发函不到四天时间,海阳法院即将相应款项扣划至吴江法院账户。吴江法院充分运用案件委托机制,实现了三地法院高效联动执行。久卧病床的陈老太及家人拿到执行款后激动不已,并送锦旗致谢,表示自愿放弃余款,该案得以和解结案。
绿色通道“兵贵神速”
因投资人陈某经营不善,宿迁宿豫区某玻璃制品厂欠43位农民工工资合计21余万元。2013年9月5日,经宿豫区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于2013年12月31日前分两次履行完毕。后被执行人未按期履行,43位民工今年1月2日向宿豫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为了保证民工兄弟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宿豫区法院对该案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采取措施,在查封被执行人厂内财产后,组织当地政府与派出所做双方工作,对被查封财产迅速变现18万元。1月24日下午,宿豫区法院在执行大厅召开农民工工资集中兑付大会,向43位农民工兄弟发放18万元执行款。
主动介入 消弭矛盾
杨某等工人虽通过诉讼程序确认了与扬州市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但由于后者无力履行生效文书确认的义务,因此,讨薪无着的工人们纷纷聚集在公司厂区,一起信访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获知上述情况后,高邮法院高度重视,主动介入。一方面在企业所在地的党委政府的配合下,积极引导112名工人推选代表快速提起诉讼、执行程序,另一方面由两名副院长率领执行人员共同做其他债权人的工作,努力实现工人工资能够优先受偿。经多方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从被告方的设备、库存产品变卖款中优先支付工人工资的解决方案。
今年1月17日上午7点许,高邮法院执行局与法警大队6名干警前往该公司所在地,设置警戒线,协助买受人按照与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达成的买受协议,将该公司的相关设备、产品一一搬运送出厂区。期间,执行人员对两名开车堵住厂区大门、阻扰搬运的债权人进行了训诫、法律教育,确保了整个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买受人按约支付了200万元的购买款后,112名被欠薪职工很快拿到了应得的劳动报酬。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金赵氏老人有3个儿子和8个孙子孙女,中年丧夫的她跟随二儿子生活。去年3月,二儿子突遇车祸去世。因兄弟间积怨甚深,老人不仅生活无着,而且连栖身之地都没了。之后,金赵氏将大儿子、三儿子、二儿媳告上法庭,要求履行赡养义务。由于二儿媳与三儿子分种老人耕地,双方在铜山法院达成调解协议,两家以一个月为节点轮流给老人提供住所,3名被告每年还须给赵金氏水稻、小麦各100斤,另每月再支付生活费80元。判决生效,三儿子却拒绝将老母亲接回家中。
今年3月底,执行法官得知,本该住在三儿子金某某家的金赵氏被赶出门,搬到村中的垃圾池里,执行法官先后18次进村协调,苦口婆心地说服二儿媳妇收纳老人。到了三儿子金某某提供住所的5月份,这次老人依旧无法进门。执行法官找到媒体,希望曝光“不孝老赖”。在徐州铜山区郑集镇付沃村,记者见到了蜷缩在不到3平方米的垃圾池里的老人。执行法官拉着三儿子来到垃圾池,“我今天也不强制执行,我就要你今天陪我坐在垃圾池里,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们什么时候离开。”经过1个多小时的谈心,三儿子终于妥协,搀着老母亲的手向家中走去。
欠钱不还 无法消费
去年2月,大丰法院判决被告盐城某食品有限公司向原告施某等人支付23万元购梨款。判决生效后,被告未能自觉履行义务。施某等人申请强制执行。
大丰法院执行法官接手该案件后,在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盐城某食品有限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并约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季某,但季某不予理睬。承办人员经多方调查,该公司并无土地和房产,其厂房均为租赁。为了不影响生产和工人就业,执行法官只能先依法先对公司所有的机器设备进行查封,但季某仍拒不与执行人员碰面。2013年年底,在多方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的同时,法院向当地工商部门通报了该案的情况,并发出该院首例“高消费禁止令”,该“禁止令”发出去不到十天时间便收到良好的效果,季某数次要入住高档酒店均遭到拒绝,想请客户去高档酒店吃饭也未能成行,对其商业信誉造成很大的影响。数日后季某便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明愿意主动履行,之后一次性给付申请人23万元货款。
借钱跑路 对象告吹
2013年3月,27岁的单身青年王某以生意周转为由,向其朋友宋某借款5万元,但两个月后因其经营的店铺经营不善倒闭,王某外出打工逃避债权人追债。宋某依法向大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偿还其借款的5万元人民币。后大丰法院经审理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王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偿还原告宋某人民币5万元。经法院公告送达判决书后,王某在判决确定的日期内未能自觉履行义务。宋某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被执行人王某一直外出打工,无法取得联系。执行法官到王某父母居住地进行实地调查,但遭到其父母的抵制,并拒绝向执行法官透露王某的具体下落。执行法官依程序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四查”,但均未能查找到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宋某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财产线索,致使该案无法继续执行。2013年10月,全国法院执行查询系统开辟了公布失信人员专栏,执行法官将该案的被执行人王某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同时将王某列入该院每月的“老赖”曝光名单,王某的照片、家庭住址和身份信息在媒体上予以公布。今年1月,王某回到大丰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他已被列入了全国失信人员名单,在没履行完全部义务前无法贷款。数日后,王某在与亲戚介绍的女子相亲时被对方认出,“这人不是报纸上登出的那个老赖吗,哎哟哟,年纪轻轻的……”,最终不欢而散。王某失意而归,其父母也觉得丢了脸面。事后王某及其父母极度后悔,主动将凑得的五万元送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