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时值周末,为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提升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急难盼愁问题,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法院6名院领导及25名干警分赴辖区各地,开展“进网入格·法润基层”为主题的教育整顿“周末活动日”。

开门纳谏:深入基层采民意

铜山法院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工作、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建设的所思所想所盼,发出《致案件当事人的一封公开信》,公布监督电话,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做到开门纳谏与刀刃向内相结合。

该院将教育整顿与“法官进网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信访接待,普法宣讲等工作有机融合,在大力营造浓厚教育整顿氛围的同时,切实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受群众评判,确保教育整顿取得实在成效。

“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制作了《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查纠问题征求意见表》,要求网格法官们及时发放,征集民意。”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文清介绍到。

当日,网格法官们累计发放回收1200余份《征求意见表》,受众包括镇村干部、代表委员、民调人员、网格员、普通村民等,实现了群体“全覆盖”。据初步统计,共征集有效意见建议100余条,下一步,该院将组织专人予以回复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基层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诉源治理:“无讼村居”启征程

“法院主动参与‘无讼村居’创建,为提升基层治理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乡镇党委政府,我们要与法院一道,整合解纷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全力压降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在大彭镇闸口村“无讼村居”创建启动仪式上,大彭镇党委书记陈琦的话掷地有声。

今年来,为落实“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要求,加快构建多渠道便捷化矛盾预防化解网络和多层次阶梯式纠纷解决体系,铜山法院加强与基层政法单位、自治组织、调解组织对接,积极参与“无讼村居(社区)”创建,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共建和谐稳定村居。

经与区政法委沟通汇报,铜山法院在全区对接包括闸口村的六个村(社区)进行试点。为此,该院在全市法院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助推诉源治理、促进“无讼村居(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并参与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深化与提升法官进网格工作实效、切实发挥多元解纷化解机制与效能、加大司法宣传力度等工作举措,彰显法院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活动当日,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桑效奎等6位院领导分别带队到六个试点村居(社区)开展“无讼村居”创建启动活动。在现场,桑院长等人充分阐述了创建“无讼村居”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并为当地网格员授课,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调解技巧和工作能力。

下一步,铜山法院将以试点村居(社区)为样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各类调解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多元解纷工作行稳致远。

带案下乡:就地调解纾民忧

家和万事兴,婆媳关系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夫妻感情、婚姻质量、家庭和谐,甚至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赵山村,黄敏副院长和高晶法官现场调解了一起因婆媳矛盾引发的离婚纠纷,一家人重归于好。

90后小夫妻刘某(女)和张某婚后育有一子,孩子仅有一岁多,但这已经是刘某第二次起诉要求离婚了。前期在法院调解过两次,经了解,高晶发现夫妻俩感情并未破裂,有和好的可能,刘某系与婆婆不和“愤而离婚”。

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性,婆媳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只要双方互谅互让,完全能化干戈为玉帛。于是,高晶提前联系当地村干部和网格员了解情况,并借“法官进网格”的机会上门邀请夫妻双方和婆婆共同调解。高晶分析后指出,家庭矛盾升级很大程度源于张某的“不作为”。张某认真反省,表示自己面对妻子和母亲的矛盾“很烦躁”,不知如何调和,甚至产生“逃避”,导致夫妻出现隔阂,希望妻子能够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日后一定发挥“顶梁柱”和“纽带”作用。

在高晶的建议和帮助下,张某组织妻子和母亲进行了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消除了双方多年的误会,婆媳解开心结。张某当场承诺,今后会做好妻子和母亲的思想工作,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称职的丈夫。刘某也表示谅解丈夫,这起离婚纠纷圆满化解。

活动当日,铜山网格法官们共发放法治宣传材料500余份,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80余人次,现场调处矛盾纠纷7件次,举行法律宣讲活动12场次,召开座谈会14场次,进行调查取证等4件次,切实达到了诉源治理治未病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基层群众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