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诓公婆骗得房证 法官巧调解打赢“亲情牌”
作者:张想 发布时间:2011-10-31 浏览次数:356
2011年10月28日,在徐州市某小区一个居民的家里,年逾七旬的陈老伯和其家人紧紧地握着徐州市中级法院张建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张法官,谢谢你不但解决了我们的家庭矛盾,还让我们家庭又能找回原来的和睦,真是金钱买不来好心情,更买不来晚年幸福”。
找理由骗房证,致家庭打冷战
事情还要从张法官办理的一宗房屋买卖纠纷案件说起。陈老伯和老伴汪某一直与儿子儿媳一家住在一起,多年来老人疼爱儿孙,儿子儿媳孝敬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2004年某日儿媳申某担心二老将房子留给另一女儿,便借口孙子报名上学需要用有其父母姓名的房证、领取补助金给孙子交学费的名义,哄骗老人将汪某名下的房屋过户到申某名下。
2008年10月,婆媳因家庭琐事发生些争吵,提及房证的事,申某将房产证扔给婆婆,一气之下去外地打工,还让丈夫儿子从公婆家搬了出来。汪某发现自己名下的房屋过户成了申某的,十分气愤,认为儿媳欺负自己没文化、不识字,欺负老伴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认为儿媳是利用二老疼爱孙子的心理诓骗他们,让他们不明就理把房屋过户给了申某。因为协商不成,汪某将儿媳告上法庭要求还其房屋。
开庭时儿媳说自己与公婆口头订立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以1.2万元价格购买公婆的房屋,在支付购房款后,公婆同意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的;而两位老人坚决否认,双方十对抗。
考虑到当事人是亲情关系,处理不好容易长期结怨,张法官决定一定要想尽办法既调解好案件,又处理好他们的矛盾。张法官多次打电话与申某沟通,说服其接受法院调解;同时又让老人的儿子居间做双方工作。申某工作做通了,而两位老人却坚决不答应,情绪激动地要求法院判决,并大骂儿子是白眼狼,吃里爬外;弄得儿子儿媳又反悔不同意调解,一时间工作陷入了僵局。
借机会巧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为了尽快解决矛盾,张法官与原审法官进行了沟通,发现本案的症结并不在要回房子上,或许是赌气、或是老人与儿子一家在感情上发生了问题。于是,张法官决定前往双方所在社区进行走访。经走访解到,双方因房子的事闹了好几年,家庭关系非常紧张;逢年过节只有老两口自己在家里,老人的儿子偶尔来看看,但也只是“来去匆匆”不作久留;有时老人特别思念孙子,但儿子儿媳总以小孩学习紧张为由,不让祖孙见面,原来和和睦睦、让邻居们羡慕的幸福之家变得冷冷清清,让老人感到既孤独又没面子。老两口曾向邻居诉苦,希望能早日解决纠纷,过团团圆圆的日子,但不知从何下手才能解开心结。
得知这些情况同时又听说再过一周就是陈老伯的72岁生日,张法官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打一张“亲情牌”呢?走访结束,张法官立刻通知申某夫妇来法院做工作。张法官从案件事实、道德法律到亲情感情、责任与榜样等一路讲开,告诉申某要正视老人不是情愿将房屋卖给儿子儿媳的事实,希望他们发扬中华民族遵老爱幼的美德,不能仅因房子金钱上小小的不和谐而不顾念多年的亲情感情,更不能让老人因此晚景苦恼、怨恨和孤独,作为年青人希望他们有主动的姿态来和解,也为年幼的儿子做出榜样。张法官的一席话说的申某夫妇连连称是,表示一定配合法官做好调解。
来到陈老伯家,张法官既不言案,也不说法,而是与二位老人聊起了家常。随着沟通的深入,二老也向张法官诉苦,表达了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张法官因势利导,适时对两位老人进行思想教育。张法官指出因为本案几年来家庭关系紧张,让做儿子的陈某夹在中间难以两全,既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影响心情,还损害健康、伤害感情、不利家庭安宁;希望老人能原谅晚辈错误,摆正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不计前嫌,展望未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家庭矛盾,也让自己的晚年更加轻松释然、和睦幸福。经过一习交谈,二位老人当即表示接受法官调解意见。
10月28日适逢陈老伯生日,上午十点,张法官敲开了陈老伯的家门,看着身后跟来的儿子儿媳,手里捧着鲜花、提着蛋糕,汪老太激动地拭泪。很快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儿媳申某将房屋过户给婆婆,两位老人将房款退还儿子儿媳。申某当场表示这几年在外打拼辛苦、也很想家,愿意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家侍奉公婆,让老人安享晚年。一家人拉着法官的手,挽留法官在家吃饭,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感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