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深处大概都有对亲情的渴望,而年纪越长这种渴望就越是强烈。但有时候,一旦错过就不在了。

不久前,我接待了一位当事人张某。以往,张某来都是嚷嚷着要加大对他儿子的执行力度,而这次张某的言语中却满都是对儿孙满堂的渴望。

张某是个熟人。我曾经在家事庭工作过两年,当时张某几乎是同时诉讼了儿子三起案件,算得上大名鼎鼎。

张某与妻子林某仅生一子阿新,阿新也早已结婚生子。因当地拆迁,张某分得了几套房,其中还有一间门面房。张某将两套房给了儿子,自己和林某居住在另一套房子里,门面房则用于出租,张某自己收取租金。手里有余钱,张某还买了辆电动汽车,打算用于跑出租赚点零花钱。

照理说,张某一家的日子好过得很。不过,张某家的纷争似乎多年来一直没断过。张某与儿子儿媳关系异常紧张,家里时常弄得乌烟瘴气。张某与林某夫妻关系也不融洽,双方都曾起诉离婚,后经调解和好。

因张某性格执拗,儿子儿媳平时都不愿意理睬他,也不愿意跟他同桌吃饭。林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考虑到孙子上学需要人照顾,儿子儿媳工作较忙,林某便与张某商量,想住到儿子家里帮忙。张某同意了,但要求林某回来做饭给他吃。

林某两边奔忙,有时顾不上张某。久而久之,张某的怨气越来越重。终于,在林某几天没给他做饭后,张某的怨气彻底爆发了。张某决定起诉,一是要求儿子阿新给付赡养费,二是起诉儿子儿媳要求分家析产,三是起诉儿子阿新要求撤销赠与。

因为是同一家庭矛盾引发的多起纠纷,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经当事人同意,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张某所在的社区就三案合并审理并调解。

那天,我们几乎全庭出动,同时还邀请了社区干部到场参与调解。对着法官和社区干部,一家人都倒出了肚子里的苦水。

张某牢骚满腹:儿子儿媳对自己不闻不问,林某也不能按时按顿给他做饭,这日子过得不舒坦。

阿新夫妇也是一肚子怨气:别人家父母都盼着子女好,自己家倒好,父亲三天两头找茬,搅得合家都不得安生。

林某则对张某表示不满:儿子儿媳忙于生计,自己帮忙照顾孙子起居,还要回去给张某做饭。更气的是,经常是做好了就放在那里,张某自己总是在外面吃。

总之,全家人心里都不痛快。

历经大半天苦口婆心的调解,在法官与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阿新每年给付张某赡养费10000元;张某与林某共同居住,林某负责照顾张某的生活起居;春节期间张某与林某可至阿新处居住;登记在张某和阿新名下的房产归各人所有,阿新负责为张某装修其现居住的房屋,张某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调解结束,双方皆大欢喜。我们也都松了口气,大家都觉得张某家里该消停了。

可是,没消停几个月,张某又来了。

张某来申请执行,理由是阿新没有按期给付赡养费。法院立案执行,经执行法官做工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阿新给付了赡养费,张某也申请了结案。

不过,第二天张某又向法院申请执行,要求阿新为其装修房屋。经执行法官多次谈话做工作,张某申请撤回了执行申请。

从此,张某就像开启了潘多拉的盒子,每隔几个月就来申请执行一次,搞得阿新夫妇烦不胜烦。阿新很苦恼,生意不好做,资金周转不过来,父亲将门面房出租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还是不肯对自己手下留情,立逼着自己哪怕是借钱也要给付赡养费。

张某的理由十足:门面房是有上万元的租金,可是自己要抽烟喝酒,钱不够花,阿新必须按时足额给付赡养费。

就这样,张某父子就陷入了不申请执行就不给付赡养费、不给付赡养费张某就申请执行的怪圈。短短两年多,张某已申请执行阿新达七次之多,一会儿说阿新没给赡养费,一会儿阿新没给吃饭的费用。张某对阿新诸多不满,阿新也对父亲逐渐心冷。在阿新因一次未及时给付赡养费而被司法拘留后,父子间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张某不时来叫嚷,要求加大对阿新的执行力度。林某则时常来哭诉,说不知道张某想要怎样,日子没办法过。阿新倒没来,其妻冷漠地表示该给的费用照给,其他的就不可能了。

前不久的这次,张某再次来访。只是这次,张某显得有些沮丧。张某说儿子阿新未按约定让他到其家中过年,也不给他拜年,自己准备给孙子的红包都没能送出去。话语中,透露出的是对天伦之乐的向往。

可是,从阿新的妻子的态度看,张某一味的申请强制执行已经伤透了他们的心,他们不愿意跟张某多说一句话,更不愿意与张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这一家人,夫妻离心、父子失和,而矛盾的焦点全在张某身上。

阿新夫妇的选择我没有立场去置喙,但张某真的该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申请执行是他的权利,但在自身尚算富足的情况下,在子女面临困境时,做父母的是不是一定要做得那么绝对呢?我想,如果张某不是那么咄咄逼人,也许家庭关系不会这么糟糕。

我能理解张某现在对亲情的渴望,但对张某而言,这份亲情可能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因为,他每一次的强势出击都让他将亲情推拒得更远。

但愿张某能够明了,重新思考该如何处理与儿子的关系,进而重拾久违的亲情。(当事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