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巾帼吐芬芳-扬中法院立案庭纪事
作者:郎墨 发布时间:2007-04-18 浏览次数:4010
扬中法院立案庭8名工作人员中,有6名是女性。她们凭着对本职工作诚挚热爱,努力弘扬司法文明主旋律,彰显司法为民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3月2日,扬中法院立案庭被全国妇联授予了“巾帼文明岗”的荣誉称号。
立案盈满意
去年六月的一个下午,烈日炎炎,立案庭干警接待了两名来自山西的当事人,几分钟内就帮助他们办理了公示催告的手续,两位当事人一扫脸上的愁容,欣喜地离开了立案大厅。不一会,这两位当事人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水果和饮料,一定要立案庭干警收下,以表达对他们文明、规范、高效服务的感谢之情。原来,他们是山西晋某贸易有限公司的办事人员,在扬中办理业务时,由于一时疏忽将价值十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丢失。他们过去曾经遇到过此种情况,但在办理公示催告的过程中,当地法院出于保护主义,使得两人受到了种种阻挠,虽然事情办成了,但却费尽了心思。两人的经历让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扬中法院。但出乎意料的是,立案庭干警们用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服务让他们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只用几分钟就帮助他们办好了公示催告的手续。文明的服务、高效的工作让这两位山西人深受感动……
近年来,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扬中法院立案庭曾先后两次编撰《诉讼指南》,积极探索预约立案、上门立案、集中立案方式,在审查立案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抚育费、赡养费、劳动报酬等案件坚持快立案快移送。2006年度,该庭共立案4081件,当场立案率达98%,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法院的亲民、便民、利民。
信访送温情
2005年隆冬的一个早晨,一辆人力三轮车拉着一位身体孱弱的老大爷来到法院信访室,老大爷听觉有着严重障碍,情绪也比较激动。接访法官朱霞萍立即起身扶老人坐下,倒了一杯热水递过去。经验丰富的黄庭长让小朱试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与老人进行交流。两个小时后,朱法官弄清楚老人已八十高龄,一个人独自生活在油坊镇某村,没有生活来源,儿子也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奈之下想让法院为他主持公道。黄庭长意识到这种类型的案件仅靠法律的强制力只能解一时之困,她决定力争通过信访程序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黄庭长和朱法官一同来到请来油坊镇的领导和某村委会干部,共同做老大爷的儿子的思想工作。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老人的儿子第二天就主动将赡养费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激动不已地说:“你们真的比女儿还要好啊!”
该庭长期以来实行“三个一”和“四心”服务。对来访者,做到“让一个座,递一杯茶,问一声好”,并坚持“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地做好解答工作,力求让每一个来访者满意而归。2006年,该庭接待来信来访、法律咨询598人次,解决初信初访成功率达75%。
“法官妈妈”献爱心
去年7月22日,烈日当空,流风似火。可这天对于扬中市外国语学校四年级学生小旭和扬中市新坝高中高二学生阿香来说,却是非常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扬中法院立案庭的“法官妈妈”们带着两个孩子游镇江。同行的还有阿香80多岁的老奶奶,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走出扬中。在炮台景点,法官阿姨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述了鸦片战争时期镇江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故事。看着江苏大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小阿香的眼睛里充满了希冀,她说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法官阿姨对她的关怀。据了解,阿香是立案庭长期帮扶的一个对象,刚上初中时阿香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是法官阿姨们伸出援助之手,使阿香得以继续学业。五年来,立案庭的女法官们对阿香一如既往的关心,令她80多岁的老奶奶十分感动:“没有法官妈妈,就没有我孙女的今天”。阿香高中即将毕业,该庭又与扬中市外国语学校签订助学协议,深入开展“法官妈妈进校园”活动,帮扶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旭,每年资助1200元学费,并对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予以关心、引导。
扬中法院立案庭非常注重打造“民心工程”,多次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干警走进看守所,对失足青少年面对面地开展帮教活动;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走进军营与官兵联欢;走进敬老院与老人共度中秋佳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