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镇江市润州区法院,近年来大力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借助社会资源,结合多种处理方式,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为当事人提供一条快捷、方便、经济、和谐的解决纠纷渠道,成效明显,为该院争创全省司法规范化示范点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间调解借力:化干戈为玉帛

今年43日,润州区蒋乔镇秀山村村委会调解室内,春意浓浓,村党支部副书记魏良承从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入手,向两名因为一棵树引发的诉讼纠纷的当事人说情、讲理、论法,晓以利害。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两名对簿公堂的窦姓村民在掌声中握手言和了。这也是该村民调组织接受法院委托调解成功的首起案件。

去年以来,润州法院南徐法庭在受理大量的邻里纠纷案件后,经过调研,他们认为这类案件应尽量避免闹上法庭后使矛盾公开和激化,增加调处的难度,而交由民调组织,用他们熟悉农村、农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用亲情、友情、邻里情去感化诉讼当事人效果更好。通过定期集中授课和讲座、进社区开示范庭等形式,法院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逐步构建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各乡镇人民调解中心和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支点,民调人员为骨干的“诉调一体化网络”。润州区人大代表、民调委员张荣英表示:协助法院进行调解、接受法院委托进行调解的实践也锻炼和增强了他们处理纠纷、解决矛盾的能力,从而配合法院共同实现矛盾不上交、无激化,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的稳定

工会调解合力:钝化劳资纠纷案件

润州区总工会副主席沈晓梅是首批法院聘请的工会特邀调解员,从接到任命开始,她就以高昂的工作热情,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劳动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

去年6月,法院受理了黑龙江某木业公司诉孙某等七名员工劳动争议案件,孙某等七名员工系辖区汇润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1997年公司效益滑坡他们被通知 “待岗等候另行安排工作”,三年后,公司经法院裁定资产抵给黑龙江某木业公司。孙某七人申请了劳动仲裁,润州区劳动仲裁委裁决木业公司为他们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金,并支付生活费。但黑龙江某木业公司认为自己没有法律上的支付义务,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七名被告情绪激动,天天来法院打探案件进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方面承办法官为使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对原告方的财产进行了保全,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原告方负责人多次电话沟通调解。同时,沈晓梅等工会调解员也参与调解,本着为劳动者维权的宗旨,配合法官多方做工作,在黑龙江木业公司同意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金后,工会调解员又为职工争取到了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金的等合计35万元的补偿。七名被告感激地说:“工会娘家人没有忘记我们”。去年以来,工会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6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交巡警调解助力??巡回法庭结案走上“快车道”

42,镇江市民马先生遭遇一件恼火事,刚买的车被出租车驾驶员袁某酒后驾车撞了,伤情不重,但生意人时间耽搁不起。两天后,马先生和袁某来到润州法院设在镇江市交巡警支队事故大队的巡回法庭,打算通过诉讼途径处理纠纷。此刻润州法院正和交巡警部门积极探索诉调对接机制,事故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亲自担任了调解员,在告知双方当事人自己是受法院委托来调解案件,两名当事人对警官担当“法官”感到新奇,一口同意接受调解。在进行核对证据等调查工作,警官提出了调解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做工作,两人达成了赔偿意见,袁某当场给付了3.5万元的赔偿款。马先生对交巡警参与调解不程序表现出的程序规范、工作细致、处理迅捷表示满意。

去年以来,润州法院先后沪宁高速交巡警支队和和镇江市交巡警支队分别设立了两个巡回法庭,通过上门授课讲授业务、邀请警官旁听庭审、定期举行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了与交巡警部门的联络沟通,共同探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交巡警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接受法院委托调解,交巡警部门给予了积极响应,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润州法院制定出台了具体的诉调结合操作流程。交巡警在调解过程中制作的调解笔录,不论最终是否能够调解成功,该笔录都会在委托调解结束后提交给法庭,作为庭审中的依据,有助于法官查明事实和了解双方意见纷争点,为高效开展庭审打下基础。今年一季度,该院委托交巡警部门调解案件7起,其中调解成功4起。

“润州法院卓有成效的诉调对接工作,打造了品牌,培植了亮点,树立了形象,为润州区率先成为全省“法治合格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润州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缪杏沛这样评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润州法院将不断凭借合力,依托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来推动和促进纠纷与矛盾的解决,大力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促进了辖区内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共同书写和谐司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