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法院:打造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亮点
作者:张澎 发布时间:2012-11-28 浏览次数:352
人民法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先后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立足审判职能,破解社会管理创新难题,已成为摆在各级法院面前的重要课题。仪征法院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树立了服务为先的理念,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出发点,打造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新亮点,取得新成效。
创新少审机制,促进未成年人无痕回归 。少审工作重在挽救,未成年人犯罪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我院通过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给予轻罪记录封存,并新增了规范的听证程序,确保该项制度的公正和公开,以实现未成年的无痕回归,这一创新也得到了法学界的高度肯定。针对未成年的心理特点和案件的特殊性,我院少年案件庭审实行“圆桌审判”,引入心理咨询疏导,委托社区开展审前调查工作,寓教于审、审教合一,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挽救功能,真正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的关爱。今年来,我院共对14名未成年人给予了轻罪记录封存,举办法制讲座12次,参与学生近万人,未成年人和在校生犯罪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7.5%、12.5%。
完善诉讼服务,打造群众满意高效窗口。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窗口,是人民群众最先接触的前沿阵地。为了进一步贯彻“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改变以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局面,我们全面加强和完善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把中心打造成为集诉前调解、诉讼引导、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约见法官、对外委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门诊式”、“一站式”便民窗口,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无规矩不成方圆,我院还建立健全了诉讼服务中心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流程节点和岗位职责,实行科学严格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今年,我院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立为“诉讼服务工作示范单位”。
构建治理网络,聚集矛盾化解强大合力。深入开展法官“三进”活动,我院19个部门分别与150个村、50家企业、19个社区开展了结对共建工作,通过法官进村、进企、进社区活动,加强法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村官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生力量,为充分发挥这股力量的优势,我们制定了大学生村官与法官结对共建的实施意见,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特邀人民调解员、执行联络员、审前调查员和特邀监督员,深入农户矛盾排查、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形成矛盾化解的强大合力,着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今年来,我院法官进村(居)3600余次,化解纷争570余件,解答咨询2260余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