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廉的诸公趣说开来
作者:高健花 发布时间:2007-02-13 浏览次数:3843
叩开尘封的历史,无数的精彩呈现眼前。入木三分的叙述,缤纷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声响,意境悠扬,回味无穷。
那些远去的身影,那些尘封的过往,那些淳朴的民风,那些清雅的环境,那些暮鼓晨钟,那些古道城池,那些荒冢废墟,那些刀光剑影,那些鼓角争鸣,那些战马嘶鸣,那些英雄豪杰,那些婀娜娇娥。。。无不引人遐想,无法让人忘怀。
每常闲暇时,我最深的惊奇和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徜徉于浩然烟海的清官们。他们不但审判公正,身受百姓爱戴,更为当世的统治者所推崇,甚至死后还受到追封,福萌子嗣。虽然这只是少数。只是这眷刻在历史画卷里的少数,已是十万分地引人注目和不易了。
幼时的记忆里,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书页上写道的,大凡有冤申诉者,先寻找状师写诉状,然后去往衙门口击鼓鸣怨,投递状书。在衙吏收取状书递交师爷后,师爷如实禀告掌管者(大致是县令、知府、道台等)。掌管者知情后,择日升堂。衙门口一开,升堂令起,惊堂木一拍,堂威令起,往往是行跪拜礼,问话对质。那庭审的官员,据状核证后,或者当堂,或者三五日内即下判决。百姓如胜,便三跪九拜、鸣放爆竹,谢那审问的官员。如是窦娥冤,必当哀号不已,举众皆悲,或者不断上访,企求公断。那廉明的官员,永远垂名青史,为万世所津津乐道。更有史学者,将这些为世人称道的廉官和案情故事,著述立说,流传了下来,成为佳话。
古往今来,无数的清廉诸公,美名传世,声望显赫。他们以民本为中心,一生朴素,秉公执法,身受广大百姓喜爱和当朝统治阶级的推崇。百姓给予“青天”的美誉,统治阶级给予高官厚禄,死后还受到追封,福萌子嗣。耳熟能详的,比如:
于公,于定国,汉朝人,扬名的是于公治狱。于公的“东海孝妇”一案,更是千古美谈。
狄公,狄仁杰,唐朝人。现在热播的《狄仁杰断案传奇》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包公,包拯,宋朝人。他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展昭,公孙策辅佐,执法严明,公正廉名。包公,一生为民申冤,伸张正义。后人仰其德,慕其名,尊称为包龙图。包公,在今天成了艺术形象,例如脍炙人口的京剧《铡美案》等等。
海公,海瑞,明朝人,史称“南包公”。有《海公小红袍全传》、《海公大红袍全传》记载他的传说。海瑞一直是值得称道的反腐败的典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海瑞在历史剧作中的形象。
以上这些提及的,因公正无私,为世人尊敬的诸“公”,只是人类已知历史文明的少数。这些历史上清廉的诸公,带来今世无穷的震撼和启迪。在反腐倡廉的今日,我们要学习当世的以法律为职业的从业者们,乐于为百姓谋福利、做奉献的精神,我们也要从历史的长河里的诸“公”典型,寻找鞭策自己的力量,公正断案,清正廉洁,为民服务。以古往今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作为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时刻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