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了大批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的留守少年。据邳州法院统计,近三年来,留守少年犯罪率以每年接近8%的趋势上升,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留守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长期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引导、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从而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极易产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学校教育片面。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分数,由于留守少年家庭管教较少,多数留守少年成绩不理想,由此造成学校对他们多是批评、责备,甚至是放任不管,从而使留守少年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严重的参与赌博、玩电子游戏,甚至是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等,由此偏离了正轨,最终走向了犯罪。

 

三是个人成长孤立。留守少年大多跟随亲属在一起生活,平时彼此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加之大多数亲属疏于对留守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使一些留守少年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意同别人交流的孤独性格,当在一些不良外界因素的干扰下,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留守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是增加家庭教育的主动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是预防留守少年犯罪重要的一环。父母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出好的榜样,在有限的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内,感染和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让留守少年感觉到父爱、母爱的温暖。当留守少年的父母在外打工时,应多与孩子通信、通电话,不仅要关照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其心理健康。

 

二是增加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学校要坚持素质教育,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针对留守少年,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条件许可的学校可配备心理老师,适时对留守少年进行疏导教育,培养他们树立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是增加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建议推行辖区行政负责人对留守少年管护负责制,并列为对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可由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应对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