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五五”普法的关键之年
作者:高健花 发布时间:2007-02-05 浏览次数:3315
关于法律,每个公民都有许多话要说。在无数智者的名言里都秉承着这样一种偏执的精神,法律必须被信仰。我相信,法律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可能。我发现,法律也绝非一番坦途。在法律的视野里,常常充满困惑。带着这种困惑,我虔诚地前行。
在当今这个资讯日益发达的社会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日中国,你无时无刻能感觉到法律存在的重量。依照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在这一阶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涌现出了的社会冲突和各类矛盾纷争,需要法律的力量介入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律保障着每个公民存在的合法权益,止息纷争,化为玉帛。然而,我国步入依法治国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公民知道要通过法律来维权,可了解法律并不透彻;法律本身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比如,日常生活中,国徽、国旗、国歌作为我们国家主权的象征,为人们所熟悉。困惑是个人是否可以佩带国徽;企业的办公桌是否可以摆放国旗;国旗是要早上升旗、晚上降旗的,没有做到怎么办;在游行时燃烧国旗是否合法;随意穿戴印有国徽和国旗图案的衣物是否可以。
我明白,这些,那些,在人们的心中也许司空见惯了的。习以为常,我认为是对法律的忽视,以及是人们对如何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产生的盲点。比如,升降国旗,法律,并没有充分说明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自觉履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该怎么办。法律只是说有条件的,可没有指明什么样才算是有条件的。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的关键之年。这些年,通过许多法律工作者的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心里,逐步树立了敬畏法治的力量。
我认为,我们要有“拿来主义”,充分拿来西方国家们法学理论先进的部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总结我国已有的良好的法律发展和实践经验。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同时,应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更简易实效的新法律法规。应展开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不让法律的消费成为昂贵的奢侈品,真正体现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题中之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以点带面,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引导不同民族之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进行交流。广泛开展向无数的公民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做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广大公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充分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公民在开展各种活动前,能够得到有益的法律咨询和多种法律服务,了解法律对相关活动的规定,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矛盾的发生,减少各类纠纷的产生,防止触犯法律。
让普法的甘露滋润干涸的大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