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肃腐重在证据而非把柄
作者:周陈华 发布时间:2012-11-27 浏览次数:1296
据爆料人称,当地有建筑公司老板不满雷政富将工程单独承揽给其弟弟雷政奎,于是雇用并训练了18岁女子,并让该女子化名成周小雪顺利成为雷的情人,然后于2007年正月初一和初三拍摄了不雅视频。(11月24日《新京报》)
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在其淫乱视频被曝光后迅速遭到免职并接受组织调查,成为网络反腐的又一杰作。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其桃色新闻在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也直接击中要害,轻则证明其道德败坏,被问责免职而仕途不保,重则成为揭开腐败冰山的导火索,最终被定罪量刑。
然而,对于这份视频,在党纪国法和善良公众看来,这是腐败官员东窗事发的有力证据,而在少数不良用心者的眼中,这却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把柄。
建筑公司老板有意拍摄这段视频最初并非出于揭发雷政富的目的,而是不满雷将工程单独承揽给其弟弟,是要从权力腐败导致的垄断中分得一杯羹。其本质就是在收买和裹挟雷的权力,进而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腐败是最见不得阳光的,必然是暗箱操作。贪腐官员在公权力的武装下貌似强大,但被抓住把柄后就会不堪一击,要么不择手段湮灭罪证,要么缴械投降,继续沉沦,而两者都会衍生出更高级别、高广范围的腐败。
可以看出,把柄产生的初衷只是为了融入和享受腐败,而其成为反腐利器则是由于与公众反腐愿望和热情的契合,含有很大的报复官员的成分,效果必然是偶发的、滞后的,且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
实践证明,高官未必具备高德,官德与官位并不天然成正比,相反,权力越大,面对的诱惑越多,腐败的几率也就越高,一旦放纵欲望,释放出的负面效应则与权力的大小“相得益彰”。
反贪肃腐维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人心向背。对于腐败,严防固然重要,但严惩也是势在必行。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作为国家法定的反腐机关,法律是其最主要的武器和依据,核心则在于证据,其应当主动履行职责,搜集包括把柄在内的一切证据,决不能仅仅依赖对官员把柄丑闻的自然爆发。
如此,通过切实的证据反腐不仅会保障反腐机制的顺畅,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将贪腐官员绳之以法并形成有效震慑,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凝聚反腐力量,进而从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上治理腐败,实现良性循环。故而,把柄反腐只在一时之快,而证据反腐则是利在千秋,反贪肃腐应重在证据而非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