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礼赞
作者:王嫦琴 发布时间:2007-01-24 浏览次数:4093
我的母亲现已七十有七,一生勤劳善良并追求进步和完美。她虽有点文化得益于1948年作为妇女干部进入列宁小学的为期半年的学习。家中珍藏的1949年她老人家亲笔写下的党员小结,几张枯黄的草纸上那一行行歪歪扭扭的字迹证实着母亲当年苦学的不容易。
母亲6岁丧父,是外婆带着4个未成年的儿女挣扎在死亡线上。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的外婆接触到共产党,导致我的大舅很早的参加了革命。顺理成章我的母亲刚12岁就当上儿童团长,为党送情报和站岗放哨。1946年,16周岁的母亲就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作为妇救会长的母亲更是带领妇女们日以继夜地为前线做军鞋、送粮食、修道路……为此母亲的事迹还刊登在当时的淮海报上。
母亲20岁与父亲经组织上介绍结婚后,边工作边生儿育女并且赡养祖父母及外婆。母亲除了工作就忙于这些家务事,一刻也未清闲过,累得浑身是病。我记不得母亲住过多少次医院,只记得母亲先后做过阑尾炎、子宫肌瘤、胆结石等切除手术,因而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生病被省鼓楼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病魔几乎把亲爱的母亲从我们身边夺走……是父亲的爱及母亲对生活和亲人的眷念才使勇敢而又刚强的母亲战胜疾病回到我们身边。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妈妈那虚弱的身体、苍白的脸庞、疲劳的眼神,总让我心痛不已,面对生命的负荷和疾病的折磨妈妈以超人的毅力始终追寻着对生命的渴望与热情。只到我也做了母亲才深深地理解了母亲并为她的坚忍不拔而骄傲。
母亲常教育我们:“吃亏是福、忍耐是福、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相处要宽容大度、为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母亲的这些话是她多年革命工作与待人接物中总结和磨练出来的经典。无论是做乡、区妇联会长还是作为交通客运部门派到农村工作的第一代“汽车站”站长,妈妈都是愉快地工作着。当时,农村汽车站还只有站台没有办公室,妈妈克服了一切困难,起早带晚奔波于家和“车站”之间……妈妈工作敬业、待人热忱,以至于在外边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与她亲热地打招呼。母亲以她那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使我们兄妹一天天成熟长大并学会生活。在这一点上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0年的秋天,母亲做梦也未想到的事发生了,与她相濡以沫、恩爱有加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那时母亲还不到50岁,面对父亲留给她的六个子女(只有大姐一人成家)和年迈的祖母,妈妈是欲哭无泪,然而母亲却以惊人的顽强和忍耐将我们兄妹一个个培养成人、操办成家,侍奉奶奶颐养天年直到驾鹤西归。母亲的作为不仅得到了我们家族的公认和赞许,也赢得了外界的一致称道。
现在我们兄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认真负责,恪尽职守;遭遇挫折时均不怨天尤人,做到功成不居、荣辱不惊;政治上也都是积极向上、自立自强、适应社会、珍视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正向母亲所需要和期望的那样。
今年农历八月初十是妈妈的77岁生日,按风俗说是喜寿。我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亲并祝她福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