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拉开窗帘,外面阳光明媚,然而我的心情却并不美丽。昨晚12点多,手机铃声大作,一个同居关系财产纠纷的案件当事人给我打电话,说是询问案件进展,然后越说越激动,不停辱骂对方当事人,骂到激动处,更是连我这个案件承办人都一并捎带。整个通话过程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对于当事人是如何知晓我的手机号码已经不能引起我的丝毫好奇之心。当然,我也不能责怪他打扰了我的休息,更不能就此挂断电话。对于这样的“午夜凶铃”,我已经渐渐有了“免疫力”。

  没错,我是一名法官,一名最基层的人民法官。掰开手指头算算,在法院已有6个年头。跟那些十几年、二十几年奋斗在办案一线的法官相比,我还“嫩”着呢。然而,6年的时间足以让我体味法院工作的酸甜苦辣、法官工作的喜怒哀乐,进而感悟人生!

  还记得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初入社会,特激动、特兴奋,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满了阳光。可是法院,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社会矛盾的集聚点,让我频繁见识了社会的阴暗面、人性的肮脏与丑恶。听,又有一对夫妻在互相咒骂、揭短、彼此推诿小孩;看,又有两户紧邻为了几厘地互不相让,恨不能斗个你死我活;瞧,又有一名债务人迟迟不还钱,却当庭奚落债权人、还炫耀自己名贵的手表。我的内心无比抑郁,胸腔里就好像每天都被重复着塞进破败、肮脏的棉絮,压得人无法呼吸,连阳光都照不进来,好想伸进怀里,把它们一点一点地扯出来。于是,我尝试着自我排解。当时还是书记员的我,有一个“淳朴”的念头:早一天结案,矛盾就能早一天化解。我所能做的就是及时邮寄开庭传票、及时校对法律文书并尽早送至当事人手中。有一年多,一直是这个“淳朴”的念头支撑着我的工作热情。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真是天真的紧啊!

  任命助审员并开始审理案件是在2012年,也正是之后的这段时间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法官的“苦”与“甜”。

  “苦”在哪儿呢?“案件办不尽,旧案结完新案生”的办案压力、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当事人的质疑与不理解……这样那样的“苦”也曾让我一度想要放弃这个职业。

  那时候我刚开始办案不久,分到一个离婚案件,已经是“四进宫”了。男方是招婿,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还脾气暴躁。前两次考虑到双方感情尚未破裂,出于谨慎,承办法官都驳回了女方的离婚诉请。第三次,正值“两会”召开期间,男方扬言只要判离婚,就杀光女方全家,稳妥起见,承办法官再一次驳回了女方的诉讼请求。第四次,到我手上了,男方估计也知道“情况不妙”,开庭过程中言辞激烈,因为有法警在一旁维持秩序才没有更过激的行为。当天晚上,我接到他的电话,电话里他说已经摸清了我的情况,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只要我敢判他们离婚,他就杀光我全家。在之后的几天,更像是怕我不相信他的话似的,时不时徘徊在法庭门口,朝我的办公室“指指点点”。当然,这个案件最后还是判离了。当时,我说不怕是假的,心里既忐忑不安也忿忿不平:凭什么自己的婚姻不好好经营,出了问题却来怪法官?

  后来办案多了,也明白只要自己内心坦荡,也就无所畏惧了。真正萌生辞职念头的,是在女儿出生以后。

  我并不是法院本地人,平时都住在法庭宿舍,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所以休完产假,四个月小的女儿就只能留给我母亲照顾。还记得女儿刚开始认人的那个阶段,我周末回家,迫不及待地对女儿张开了怀抱,女儿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我,随后“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躲进了母亲的怀里。女儿根本都不认识我这个妈妈!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心,刹那间揪紧,泪水决堤而出。“值得吗?”为了一份待遇并不丰厚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家长里短,忍受的是当事人的胡搅蛮缠,失去的却是见证女儿成长的天伦之乐。我在心里问自己:“这份职业对我而言,真的只有苦没有甜吗?”

  恐怕不尽然!拉开抽屉,一支已经枯萎的玫瑰花进入视线,让我记起了那对来离婚的小夫妻。这对80后小夫妻一坐进调解室,还没说上两句,便鸡飞狗跳,恶言相向,恨不得立刻散伙、各奔东西。可是跟着来的双方亲戚意见却是出奇的统一:小两口不懂事,一定不能离,离了准后悔。原来,小两口是自由恋爱,起初双方父母不同意,小两口“为爱闯天涯”,双双去外地打工一年多,直到怀孕5个多月才回老家,家人这才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这次来离婚,也是因为琐事吵了两句,女孩觉得老公不再爱她了,男孩觉得老婆不再善解人意了。了解缘由后,我分头做工作,对女方讲了很多男孩子曾经为她做过的事,而面对男孩子,又启发他回忆起当初女方不顾父母反对,跟他“私奔”去外地、白手起家的种种往事。眼见双方都有了悔意,再把他们叫到一起,男孩子一句话没说,就将女孩搂在了怀里,女孩倚在他怀里哭得不能自已。本来也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件,普通到我早将他们忘在了脑后。谁知在前年情人节那天,我收到了从西安寄过来的这朵玫瑰,还有一封信,信中描述了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再三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

  还有一个“玉米老太”的故事。这位“玉米老太”曾经来打赡养官司,状告她的两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经了解,原来老太太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喜欢捡些瓶瓶罐罐回来卖废品,但是不注意卫生,两个儿子跟她怄气,都不让她住在他们家里。老太太没地方住了,一气之下,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这是多大的事啊,母子间哪真有什么深仇大恨,何至于对簿公堂呢。分别劝解之后约定,由两个儿子轮流提供母亲住房,老太太捡回来的垃圾只能放在院子里,不能进房间。记得那天下午调解结束后,老太太非让两个儿子请我出去吃晚饭,我婉言谢绝。谁知道过了很久之后,有一天,这个老太太捧着四个热腾腾的玉米棒来法庭找我,说:“刘法官,这是我自己家长的粘玉米,刚煮的,你尝尝,现在两个儿子都对我很孝顺,多亏了你啊!”后来同事们都戏称她为“玉米老太”。

  以上两个小案例让我在繁冗的审判任务中稍许尝到了那么一点“甜头”,至于说爱上这份职业,体会到法官的职业尊荣感,还要说起那个追索劳动报酬系列案件。那一天,一百多名职工吵吵嚷嚷的来立案,原来我们法庭辖区内一家公司濒临破产,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发放工人工资了。这些人大多都是住在公司附近的居民,一年的工资要是真打了水漂,估计真得喝农药了。庭长当即立案,并分到我的手里,嘱咐我尽量调解,让工人拿到工资才是最终目的。第二天,我便带着书记员去那家公司。公司大门紧闭,我们费了很多口舌才让看门的大爷将门打开。来到经理办公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正在匆匆忙忙地收拾东西,听到我们的来意,一句“没钱”后就再也不开口了。虽然我心里很着急,但我不能表现出来,我询问了一些公司的情况,为什么会歇业等,宽慰他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的程度。接着,我又跟他讲昨天来立案的工人有多么可怜,有的夫妻俩都在公司上班,有的还跟他沾亲带故,如果拿不到钱,连寻死的心都有。终于,张某搓了搓脸,长吁了一口气,说其实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他也很不忍心。当初创办企业的时候,乡亲们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若是现在就这么走了,估计他的父母都要被吐沫淹死。他说他想通了,他手上还有一笔钱,是变卖公司设备得来的,本来他准备拿着这笔款去外地东山再起的,现在拿出来先付清工人工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事不宜迟,我们立即赶往庭上,并让工人们相互通知。调解协议签好后,立即现金履行。看着这些饱经风霜脸上的笑容,听着他们的连声道谢,我是真的感到快乐。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父老乡亲”、这就是所谓的“人民群众”,这就是我们法官群体服务的主要对象,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他们化解纠纷、调和矛盾、主持正义。也就在那一次,我对“法官”这个名词有了了悟,并为自己是一名法官而感到无比自豪!

  经历过当事人的谩骂、恐吓与投诉,也接受过当事人的道歉、感激和褒扬,现在的我办案越来越得心应手,也小小地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坚持法官的诚心、耐心和法律心,获得当事人的真心、良心和理智心。要问我对现下的司法改革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像有些法官那样辞职或改行,我会阿Q地对你说:“相信明天会更好啦!”是的,我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最难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呢,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