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嫁妆
作者:梁永胜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3283
女儿要出嫁了,女大当婚,是件特大喜事,但做父母的心中却有说不出的滋味,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再后来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倾注着父母的全部心血,如同青花瓷般的呵护,现在长大了,要离开朝夕相伴的父母,独自建立家庭,女儿是父母的心头肉,舍不得呀!
日本有一部电影《狼》,其中一个镜头比较震撼感人,大雪纷飞中,大狼将小狼赶出狼窝,为的是它自己独立生存,自然界如此,况且人类呢?
妻子为女儿的嫁妆可算烦了不少神,婚期将至,而嫁妆还未有眉目。宝应的风俗,新娘陪嫁多少决定过门后在婆家的地位,虽然是老风俗,但嫁妆还是要陪,多少则量力而行。
我们不好与土豪、高官去攀比,“家有黄金外有斗秤”法官虽然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但经济上是穷人。家属下岗多年,女儿上学,靠工资养活一个大家庭,积蓄有限,但就这么一个女儿,总得陪些吧!家属看我胸有成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妻子忙去置买床上用品以及十样锦(各种化妆品的总称)。
结婚的前一天称为暖房,要为女儿发嫁妆,以前是讲究用车子拖,车子越多越体面,现在已改革,只是新郎开车取一些新娘生活必须品,床上用品等早已送去,但有一样必须的就是箱子,要娘家的侄子捏锁,还要给红包。旧时,箱子里有新娘的压箱钱以及私房钱,现在是走个形式,入乡随俗。而家属催我快把给女儿备的嫁妆一同带去,我说要等到明天婚礼时亲自交给新人。
婚礼如期举办,主要是亲朋好友,大家欢聚一堂,在婚礼中必备节目就是新娘新郎对双方对父母改口,都叫“爸妈”,这时双方父母要掏红包,增添欢乐气氛。转到我上台,没有给红包,而是给了一个精致的礼盒,这是我给女儿的全部嫁妆,司仪认为这肯定有不少礼金,当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本证书,逐一唱交给新人。
出生证,这是女儿出世的证书,从这一刻起,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做父母为儿女操心之日,存放在家中已二十多年了,我们视为家中的珍宝。
幼儿园成绩报告单。由于工作忙,家中无人带孩子,一直和我们一起上班,在工厂里的托儿所度过幼年,在上学的前一年才上了一个学期的正规幼儿园,虽然感到内疚,但当时也没有其他办法,在启蒙教育上与同龄的孩子不在一个起跑线。
小学1-6年级12学期的成绩报告单,其中十个学期是三好生,女儿每次取得成绩都是父母的荣耀,同时也包含着老师的心血。
初中、高中的成绩报告单。这是当时县城最好的学校,老师每学期的评语如同园丁对树苗的培育和呵护,同时留下了女儿求学之路的足迹。
大学入学通知书。女儿以高分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提前录取,在送女儿去北京上学时,叮咛女儿,上什么大学不重要,关键走自己的路,走实每一步。
屡次参加求职考试的准考证。有央企机关、有事业单位,有公务员招考,无论成败与否,证明女儿一直在奋斗。
结婚证。女儿走向新生活的起点。
看到这些似曾相识的证书,女儿一下子热泪涌出,她知道,这是父母对女儿花费心血的见证,比什么嫁妆值钱,它是无价之宝。也惊呆婚礼现场的亲友,不时传出惊呀声。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女儿能明白父母的用心之良苦,我也感到无限欣慰,如释重负。
嫁妆是什么,不是金钱财富,是父母对女儿多年的呵护和新的期盼,子女成人成才,父母自律平安,一家幸福,比什么嫁妆值钱,天下父母何不是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