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如梦是华年
作者:张鹏 发布时间:2015-03-10 浏览次数:2876
世间之苦,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苦得让当事者心存不甘,让世人为之扼腕。世间之美,莫过于少年得志,梦绽华年,美得让当事者踌躇满志,也点染了历史,羡煞了世人。
人总是离回忆太近,离梦太远。悠悠青史、滚滚红尘中,留下多少抱憾与不甘,也埋没了多少动人的爱与恨。时间,总是无情与健忘的。在时间的字典里,没有永恒的英雄,也没有值得留恋的记忆。有的,只是重复着人世的悲喜情仇,谢了幕又再次上演,一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一本书,犹如一幕人生。让走在自己路上的我们,有机会品味别人的故事,借鉴别人的得失。
许多民间技艺也都随历史而被封存、淡忘。武术也在此列。《逝去的武林》一书把我们带到那个清末民初我国武术发展的巅峰时代。李老以其朴实的话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武术发展由盛而衰的历史画卷。阅读此书,犹与一位和蔼老人坐在闲庭树下,品茗聊天。在我们透过形意拳门人的过往轶事慨叹武林是非与前辈们的深厚造诣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对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大时代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时代在进步,总会遗忘一些东西,或谓精华,或谓糟粕,从来不为我们的意志左右,不以我们的怜惜而取舍去留。就像我们一路前行,遗忘在身后的脚步。现代科技已向全世界昭示冷兵器时代永远成为过去。那么,我们不由反思武术存在的意义。武术在我国称为国术,可见其一度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其作为搏击术,不仅仅是格斗的技术,在我国,它更多的被赋予了文化与艺术的内涵。它是对人体认知的科学,是激励人生困知勉行的生活态度。然而,与各种古老学术的发展轨迹相似,随着武术运动的竞技化,人们更多地注重其视觉效果,高、快、险、狠成为主流。人常以为能做出高难动作、掌握各种招式,具备一拳一脚的威力,打三携两的效果就是高手。更有人妄加揣度,移花接木,将武术思想引入玄门。其实越执着追求这些,离武术的真谛愈远。亦如潭中花月,手指轻点,即碎梦成空。
武术是自觉的功夫,知己,才能知彼,自控,方能控人。武术是对自身和万物的认识过程,是通过苦修达到思想与身体高度协调统一,实现高度控制下的高度自由。
任何传统的技艺,都是有严格的门规的。所谓万两黄金不予人,不可不传亦不可轻传。李老在书中所言,只是抛砖引玉,让同道中人从中寻到些星火,于暗夜中引路上山。也让门外人从中窥见些麟角,以正视听。但岁月终将老去,江水东逝无痕。无论那些与李老站在同一时代的前辈们如何振臂高呼,时代的翻覆,是无人能阻的。于是,李老以平淡无奇的言语,道出些言而又止的契机,作为对民间一息尚存的学术后人的激励,也杂着对那个辉煌时代的几分唏嘘与叹惋。
满腔热血,终成追忆,岁月已老,梦尚在前,是遗憾么?或是仍有几分期许?英雄梦碎,碎在了如梦华年,追梦的青春,见证了不朽的时代。
世间有种美,谓之残缺。世间有种印记,藏于书卷。当颠倒迷离的往事,翻转于指尖灯下,让你我暂同行于那《逝去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