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手记:雨夜调解
作者:杨梅花 发布时间:2007-01-04 浏览次数:4112
明天冬至,天却不太冷。下午,毛毛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38岁的秀和83岁的朱,儿媳和公公要对簿公堂。等了好久,被告也没有到庭。
因为后面还有几个庭要开,只好在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开庭了。案情很简单,朱某60年代分的自留地,儿子结婚后交给儿子和儿媳秀耕种,2005年电厂因建厂需要将自留地征用,补偿款11710元被朱领走。我按照法定的程序调查案件事实,作为原告的秀说着说着,突然放声大哭,最后竟泣不成声,因急着要开其他的庭,庭审只好先结束。
开完庭已是下班时间,雨下的更急了,秀却带着孩子在法庭迟迟不肯离去。我将有关自留地的法律和规定悉数的告诉了她,她不时叹着气,红肿的双眼空洞而茫然。我觉得有必要找被告谈谈。
天已经黑了,简单跟庭长汇报了一声,我叫上书记员小王带着娘俩出发了。10多公里的乡村小路泥泞而颠簸,一路上,我同秀聊着天,慢慢的知道了她的不幸和苦难,父母早逝,婚后不久丈夫的心就被邻居有夫之妇亮掠走,最终两人私奔,4年杳无音信。秀拖着个孩子艰难度日,还要不时面对邻居的讥讽。秀恨的咬牙切齿,却又对丈夫满怀着希望,认为他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回来,于是在附近打工维持生活。不想一直耕种的自留地被征用,补偿款却被公公朱领走。没了地又没了钱,她找村委会又找乡司法所,但哪里似乎都向着朱。她愁眉不展,甚至有些不想活了,她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我静静倾听着,慢慢劝慰着,也用我的真诚渐渐让她接受了一些法律的规定。
终于到了被告家,石砌的一间小屋,门虚掩着。我伸手敲了敲门,朱没想到法官会这时候来到家里来,忙着从乱糟糟的床上下来。
多数的时候,老人是沉默的,似乎有太多的无奈,妻子早逝,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娶了媳妇,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不想逆子竟抛父弃子带着别人的媳妇跑了,自己这张老脸往哪搁。儿媳更是从此不再与自己往来,连正眼也不看一眼。巧的是,电厂因建厂向周边农村征地,自己按规定领了征地补偿款,不想被儿媳告上了法庭。
我又将有关自留地的法律规定和政策向老人详细讲解分析了一遍,我觉得有必要让老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听到明显对他有利的法律规定,老人的表情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我顺带着提起他的儿子,老人一声深深的叹息,“这几年,可真苦了她娘俩。其实,我要钱有什么用,土掩脖子的人了。我是怕万一媳妇再走了,孩子怎么办。”凭经验,我知道调解有戏了。
我赶紧到车上再去做秀的思想工作。终于,秀和我一起来到了朱的家里。
好长时间,双方都在沉默。
面对83岁的老人和希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儿媳,我反倒一时为难了。
“2000元的青苗补偿款应归耕种的人”。我说。
老人点了点头,对儿媳说,“你汴塘那两亩半地,我跟你四叔商量好了,他同意用门前的地和你换,这样以后耕种,你就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也可以帮你侍弄一下。”
“爸,2000块钱就留着给您养老吧,我还年轻,有力气再挣。”
夜幕中的雨仍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我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却一时天高云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