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我正在办公室写法律文书时,突然接到我承办的一起执行案件的申请人黄四金打来的电话,黄四金急切地告诉我,被执行人冯中卫刚从外地打工回到家,当下正是执行的好时机。案情就是命令,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笔,带领几名同事上了车,直奔被执行人冯中卫的家。

时值隆冬季节,天气异常寒冷,加之风雪太大,路面湿滑,我们的车子只能艰难地前行。同车的几位同事一边欣赏雪景,一边闲聊;而我一直在思忖着到达后应采取何种措施予以执行,确保马到成功。该案案情并不复杂,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系紧壁邻居,原本关系非常融洽,后因合伙做生意产生矛盾,在清算合伙帐目时,被执行人将申请人打伤,后经我院处理,判决被执行人赔偿申请人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216元。但由于双方后来积怨较深,被执行人一直不愿履行赔付义务,并和妻子一同外出打工,躲避执行。

“嘎”一声刹车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定神,发现我们的车子已经滑到了路边。这时,司机师傅命令我们立即下车,迅速在车子右边共同用力把车子推向路中间,防止车子继续下滑至沟中。还好,反借雪滑,我们总算成功地把车子推到了路中间。重新上车后,同事小刘便开始抱怨我说:“下这么大雪,出来执行,简直不要命了,我还有老婆孩子呢!”其他同事也见机劝我说:“回去算了,案子又不是一天就能办完的。”那一刻,我真得有点想放弃了,但一考虑申请人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执行结果,作为法官不能失信于民。我只好安慰同事们说:“大家既来之,则安之,我们都走了一半的路了,再坚持一下吧,回去我请客。”同事们虽有怨言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提议。

又经过了1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被执行人的村头。正当我们庆幸即将成功到达时,我们的车子却在拐弯时,滑入了路边的沟里,更不幸的是,我们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车子推上来。没办法,只有向村民救援了。当我敲开一户农家的房门后,发现正好有四个村民在围着火炉打牌。我说明了来意之后,其中一位年长者放下牌说:“大雪天,法官还在为咱老百姓办案,难能可贵呀!如今法官有了难,我们做老百姓的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大伙都跟我出去拥车。”真是人多力量大,我们车子在这几位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又重新走上了“正轨”。接下来的路程比较顺利,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被执行人家。

当我们出现在被执行人面前时,被执行人先是惊讶得目瞪口呆,然后又十分沮丧地说:“没想到,我刚到家,就被你们逮个正着,这么冷的天,我做梦也没想到你们能来执行,我真是服气了”。也许是聂于法律的威严,也许是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执行人此时表示愿意尽力履行义务。正当我认为大功告成时,被执行人却面露苦色地和我说:“法官同志,对不起,我也想把执行款一次付清,不再给你们添麻烦,但我在外打工只结回来工资款4000元,还差1000多块,请求你们做做申请人的工作,让我们过完年再还。”我见被执行人话语诚恳,便答应尽力为其做工作。然而,当我们到申请人家做工作时,申请人却坚决不同意,并说:“不给清钱,就让他到拘留所里过春节,和他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申请人的这番话,让我意识到促成双方执行和解,关键的问题是先化解双方的恩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达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我和同事们便分头耐心细致地做双方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双方能冰释前嫌,着眼未来,不要积怨太深,把矛盾带给下一代,彼此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听了我们真诚的劝导,双方都开始慢慢地低下了头。见和解有望,我和同事们便一鼓作气,继续“攻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执行人主动打破僵局,诚恳向申请人赔礼道歉,请求谅解,申请人也慷慨大度,主动减让执行余款1216元。双方自愿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当我们为双方当事人办好款物交接手续后,雪下得更大了,天变得更冷了,然而,我们的心中却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