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分数、正负数、百分比等,是小学生都懂得的普通数学常识,人们常用来计算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可是,也有人用数学知识来计算人生的价值,计算人的品德修养、能力和思想水平。这里也是大有学问的。

爱因斯坦曾列过一个数学公式:XYZ=A。他解释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少说空话。

托尔斯泰用分数作过比喻: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越大,分子就越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子就几乎等于零了。

季米特洛夫对青年同志提出的要求是:谁在睡下时不想一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没有前进。虽然日常工作很多,你们也必须好好组织自己的工作,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有一位全国劳动模范,他对数学的运用也颇有高明之处。他说:一个人实现优质高产,再加倍努力翻上一番,不过是个“加法”;如果团结同志,带动大家一起实现优质高产,那就是“乘法”了,就能为实现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多么奇妙的运算,多么可贵的“乘法”。我想,生活中有“加法”、乘法,也会有“减法”、“除法”的。比如在法院这个大家庭中,一个人的学习、审判和思想有了进步,就是“加法”;退步,就是“减法”;能不断改革审判方式,公正高效执法,圆满完成审判任务,就是“加法”;再把审判经验和技巧推而广之,推动更多的法官都做到公正执法,那就是“乘法”;少数同志和单位不思进取,甘于落后,审判工作满足于过得去,是“减法”,如若私心很重、内耗不断、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吃请受贿,枉法裁判,给党和法院抹黑,那就是“除法”了。

人生是一个奇数,正因为他有除不尽的地方,才有风流韵律。想成为风景,必须有迷人的色彩;想成为英雄,必须有惊人的壮举;想让你的一生富有意义,那么必须有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去解开一道道生活中的“数学”难题。

走向同一个目标,先到达者不一定是走得最快者,而可能是选择了最佳途径者。生活中确实到处有数学,而怎样把它运用正确,爱因斯坦的公式,托尔斯泰的比喻,季米特洛夫的要求,全国劳模的算法,可以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