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尽力为调解-记滨海法院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孙海滨
作者:王汰澈 发布时间:2006-09-13 浏览次数:5568
孙海滨,滨海县人民法院蔡桥法庭助理审判员。2005年,孙海滨受案154件,结案154件,结案率100%,其中调解结案102件,调解率为66%,名列全院前茅,所判决的案件无一件被发回或改判。
离婚在法庭所审理的案件类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每一个当事人离婚的原因、心态都不尽相同,若处理不好,必将会影响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为此,孙海滨把离婚案件定为重点调解案件来抓,并采用了“以情动人法”、“冷却法”、“换位思考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不同情况的离婚案件采用不同的方式。所谓“以情动人法”,就是对双方进行情感教育,从家庭孩子等方面感化双方;所谓“冷却法”,就是对一些案件不急于审理,而是让双方先冷静下来,慎重处理好矛盾;所谓“换位思考法”,就是让一方当事人从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一年来他审理了88件离婚案件,调解撤诉的有75件,调解撤诉率达85%。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法官,孙海滨不总是呈现刚毅的一面,更多的时候,他不愠不火,对每一起民事纠纷,孙海滨总是用真情打动人,用真诚感动人,用法理说服人。2005年上半年,他在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时,原告生病卧床,被告的经济状况也很不好,家属患病,孩子又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孙海滨在对被告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请村委会针对原、被告家庭的实际状况,给予必要的救助,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被告,他不仅主动承认错误,把老父亲接到家中,还向法庭保证以后一定孝敬老人,老人也原谅了被告,主动撤回了起诉,一起案件就这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下半年,孙海滨到原告所在村办案,特地又去看望了原告,原告拉着他的手说:“儿子现在孝顺多了,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对每一起案件,孙海滨总是先列出原、被双方的矛盾焦点、调解的方案,然后再开展相关的工作,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实现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通榆镇腰庄村有二个农户,因为林木的权属发生纠纷,镇、村多次调解均无结果,一方诉至法院后,另一方扬言要和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孙海滨承办此案后,为了钝化矛盾,他先后五次到原、被告家中了解情况,做调解工作,并请来双方的亲友和村里的民调主任,一次次的苦口婆心,终于使原、被握手言和。
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农村,是孙海滨调解案件的三大法宝。在村民眼里,孙海滨不仅是一名法官,还是一名法律传播者。他通过到村头、田头、场头现场开庭等方式,对广大村民进行现场普法宣传,今年共在乡村、农家、集市现场开庭23次,使村民受到了一次次生动的法律常识教育。在此基础上,孙海滨还先后为在校学生、部分民调主任、村民进行法制讲座3次,就如何未成年人违法与犯罪、校园人身损害赔偿、农村承包合同等进行专题辅导,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孙海滨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撒向了群众,对家庭却顾及较少,家中的一切事务全靠妻子一人承担,读高中的女儿经常埋怨见不到爸爸。为了自己钟爱的工作,他只能把内疚藏在心中。无怨,无悔,无愧,是孙海滨调解工作的三大愿望,为了这6个字,孙海滨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如果,一件案件因为我的不慎而导致矛盾激化,我会问心有愧。”这就是孙海滨,一个为了把调解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奉献自己青春和激情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