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柔情换和谐 - 记赣榆县法院女法官姜霜菊
作者:杨波 刘勇 发布时间:2006-09-07 浏览次数:5458
一对对行将反目的夫妻在她的劝说下和好如初,一件件一触即发的矛盾她的调解下平稳化解,一名名弱者的合法权益在她那里得到依法维护。自她进入民庭工作10年来,所办案件近3000件,多数是调解结案,其中90%以上的案件是当事人自动履行,且无一件矛盾激化,无一件当事人上访申诉,切实做到案结事了。截止今年9月6日,她所办结的306件案件中,调解结案201件,通过做工作当事人主动撤诉61件,调撤率达88.9%,而且全部履行(她所调解的案件都是当事人先履行义务她才制发调解书)。她就是江苏省赣榆县法院民一庭的姜霜菊法官。由于工作出色,她连续多年市县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妇女维权先进个人”等称号。
以情动人, 挽回濒临破碎的家庭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很多案件是双方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总有善良美好的情感世界。姜霜菊在办案时善于找准当事人的情感突破点,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其内心善良的情感,从而融化心灵坚冰,疏通积怨,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外地妇女来到民一庭,她面容憔悴,脸上挂满泪水。这是一位中学教师,一件离婚案件的被告。
她与丈夫李某是师范学院的同学,在学校就谈起恋爱,来自不同地方,毕业使这对恋人面临分手。在爱情与亲情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追随男友来到赣榆。但李某脾气暴躁,婚后缺点暴露无遗,稍有不如意,非打即骂,现在又提出离婚。女教师称:她孤立无援,娘家也和她断绝关系,要是法院判决离婚,只有一死了之。
姜霜菊把李某找来,对其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并以两人的感情基础为突破口,让李某重读恋爱期间给妻子的情书,直到李某态度缓和,认识到妻子为了爱情随他而来,男子汉应承担起责任。
后来在法庭上,李某承认了错误,夫妻俩和好如初。这位女教师激动地对姜霜菊说:“我的娘家不在本地,但是你耐心教育了我的丈夫,维护了我的家,你就是我的娘家人!”
以诚感人,顺利化解恶性案件
对于一些当事人对立情绪大,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姜霜菊细心体察当事人的情绪变化,根据其不同的心态灵活确定不同的调解方案,以一颗真诚为当事人着想的心化解了双方心结。
今年6月初,王某因妻子李某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承担家庭责任和抚养义务,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由于李某性格偏激,坚持不愿离婚,双方对立情绪较大,李某曾携带菜刀进入审判场所并扬言如果法院判决离婚,她要与法官全家同归于尽,王某则宣称如果法院不判决离婚就将三个孩子和母亲送到法官家中。
姜霜菊了解到李某情绪一直很不稳定,很有可能失去理智采取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如果简单地对案件一判了之,反而会不利于解决问题,于是制定冷处理的调解方案。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姜霜菊先后十多次来到李某家中,说服其代理人和亲友共同进行劝解、安抚,并五易调解方案。
在法院及亲友的情理攻势下,李某逐渐认识到与丈夫的感情确实已无法挽回,表示同意离婚,但要求高额补偿款。看到案件情况有了转机,姜霜菊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并适时提出利于双方接受的补偿调解方案。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至此,一起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的敏感案件终以调解结案。
以理服人,为十二年反目姐妹唤回亲情
对于时间久远的积怨,姜霜菊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更多地以公理人心说服当事人,消除对立情绪,以一个法官的赤诚之心,理千家矛盾,促一方和谐。
今年暑假期间,南京某高校女大学生马莉专程来到民一庭,感谢姜阿姨帮她解决了烦心事,她终于可以安心返校学习了。
原来马莉一岁时,被父母送给姨妈张某抚养,并将一套住房卖给张某居住。七岁时,父母反悔把马莉要回。眼看抚养六年的养女离开自己,张某悲伤之余,要求姐姐支付六年的抚养费。马莉父母则提出张某归还购房款,双方反目成仇,多次发生打斗。直到马莉上大学的12年间,抚养费问题也没解决,双方闹上法庭。
在南京上学的马莉给姜霜菊写信称,一边是亲生父母,一边是姨妈兼养母,令她左右为难,恳请法官阿姨帮帮她。身为母亲的姜霜菊深知孩子的难处,她知道两家都很疼爱马莉,以孩子为突破口,多次把双方找到一起,从马莉的成长经历说起,直到考上大学,如果两家为了抚养费,让孩子受伤害,这样的长辈是不称职的!一席话,如春风拂面,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积聚十二年的矛盾终于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