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夏夜
作者:东台市人民法院 杨小英 发布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10167
许是年龄渐长,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忆起童年往事。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草房。虽是草房,但收拾得很齐整。房子不大,主屋只有两间,外间放置家神柜,柜旁就是一张下面储粮上面做床的睡柜了。大姐早就到台城求学,这张睡柜就是我和二姐的床了。弟弟则和爸爸妈妈住在里屋。当大姐放假回家时,我就得把睡柜让出来,和弟弟一同挤在爸爸妈妈的床上了。
房子虽小,却充满了温馨。
那时的农村,不通水电。人畜饮水都是河水,照明得靠煤油灯。其他日子都好过,就是夏天难熬。煤油也不是无限量供应的,得省着点用。
我家用的是一种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夏天蚊子多,这种罩灯可以用来烫蚊子。烫蚊子是个精细活,妈妈当仁不让地成了唯一选手。夏夜,她就像战士一样,跪坐在蚊帐中,一旦发现蚊子的踪影,立即举着罩灯轻轻靠近,热气一熏,蚊子就掉到罩灯中了。等到整个蚊帐中被清理干净,妈妈已经又浑身是汗了,而手中的罩灯玻璃旁,则全是蚊子的尸体了。此时的妈妈,就像打了胜仗一样,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
天热,夜晚在屋里躺不住。晴朗的日子,几乎家家户户全在外面纳凉。讲究一点的,先用凉水将门前的晒场浇一遍,再将使用多年的竹床请出来。我家没有竹床,傍晚时分,妈妈早早地卸下门板,打发我们姐弟搬两张长凳放在门口的场上,将门板搁上去,再用清水抹一遍,就是一张简易的纳凉床铺了。
因为我家门前的空场比较大,邻居们都喜欢到我家门前纳凉。等到天黑,我家门口的场上立刻热闹起来。邻居们吃过晚饭就三三两两地涌过来。吃得晚的,有的捧着碗就来了。场边爬满了开着大朵黄花的南瓜藤,屋旁长着高大的泡桐树和楝树,风一吹,树叶哗哗响,大家也就齐叹:“好凉快的风啊!”
我记得,有一个姓徐的老汉特别会讲笑话。我们常常感叹,徐老汉肚子里全是故事。那时候,每次我们都听得特别认真,也常常被他逗得捧腹大笑。一晃多年过去了,徐老汉早已作古,但那种欢乐却留在我们心里。
吹着风,听着故事,夜也就渐渐深了。觉得稍稍凉快了些,大家打着呵欠,各散回家睡去了。夜深了,我和姐姐、弟弟还都蜷在门板上,爸爸妈妈会轻轻叫我们回屋去睡。有时,我懒得动了,假装睡得很沉,爸爸见叫不醒,只能抱我进屋。躺在爸爸的臂弯里,我心里偷着乐。现在想来,仍是满满的幸福!
虽已时过境迁,老家的房子也早就拆了,但家的温馨与美好永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