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影,践梦前行
作者: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 陈颜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次数:11109
阅读是一座通往未知的桥梁,让我们感受世界之广。生活很小,不足以容纳许多异想天开的思绪想法;世界很大,可以让人领略到未知领域的不同精彩,而跨越这条沟壑的就是阅读。
日子像握不住的细沙流淌过去组成了平凡的生活,我们在匆忙的节奏中度过不起眼的每一天,阅读这个词离我们越来越远,静下心来用心欣赏一本好书渐渐成为一种奢侈。我们总是借口自己很忙,无暇去欣赏传统文学中人文底蕴,去探索外国文学中我们不曾熟悉的世界,却被抖音小视频、网络小说、IP热剧充斥于闲暇时间,流逝了宝贵的时光。
古代,书是奢侈品,只有一定阶级的人才能接触的到,现代社会的卓越性在于书籍平等,大多数人都可以阅读到自己想要读的书籍,实在是一件幸运之事。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诧,我们可读的书种类非常丰富,传统文学、外国文学、科幻文学等应有尽有;阅读的方式多样,纸质书籍、电子文本、图文搜索、图书软件等;读书体验越来越好,缺失的是对读书的那份渴望与热忱,导致我们难以静心静意去慢慢阅读一本书、细品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因而不能体验文字之美,阅读之广,这对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人是多么遗憾、多么危险的事情!
现在的读书在某种意义上变了,变得不够纯粹,近年来“知识付费”热潮迅速崛起,大多数人读书是读专业书籍,把阅读作为迅速获取信息、提升能力的工踏板。知乎上具和有一个话题叫“如何高效阅读书籍并有效输出”,这个话题关注度很高,也体现了现代人阅读最注重的就是“高效”二字,这虽能拥有短暂性的获得感,却会使人长期陷入焦虑之中。阅读功利化不仅没有缓解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知识恐慌,反而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空虚感,让人持续处于浮躁的情绪之中,要走出焦虑,摆脱浮躁,必须要刨去功利之心,掘除功利之根,培养阅读的良好生活方式。
如今,中国正着力建设书香社会、学习强国,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重拾读书激情,在全社会营造阅读氛围。许多关于阅读的节目收视极高,《朗读者》、《读书》、《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收获了许多好评,吸引了无数的观看者,这也反映了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需求。
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读一本好书,多一份积累,长一分智慧。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立身哲理,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为做人,人明晓道理自读书而起,从愚昧无知迷信虚妄中抽离,在阅读中明理前行,这就是阅读被赋予的传统意义。迷幻像影子一样,迷茫时,帮你找寻方向,拨开你心头云雾;黑暗中,默默陪伴,寻求安慰,听取你郁闷心境。它虽然不是包治百病的一味药材,但总能触动你那不为人知的私有情绪,这便是阅读的魅力,是值得用一辈子去做的事情,相信阅读定能让你收获人生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