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切关注着诚信,呼唤诚信回归。

 

众所周知,诉讼过程中存在拖延诉讼、逃避执行等大量诉讼失信行为,加大了法官查明案情、执行案件的难度和成本,影响了当事人权益的及时有效维护,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诉讼失信规制惩戒措施,社会上将诉讼失信行为带来的诉讼迟延、“执行难”归咎于法院,影响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在昆山,有这样一张“诚信网”,将诉讼过程中的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展示在“首页”,倡导社会向他们学习,同时也将失信企业、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在众人面前,接受社会监督。昆山法院将案件审理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面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此,法院推出了“承诺书”“曝光台”“查询台”“限制出境”等防范及惩戒手段,构筑了司法惩戒和社会约束相结合的立体诉讼信用治理体系,为“诚信网”注入信用的力量。

 

一张“执行令”、一个电话,唤醒企业诚信

 

今年92日,昆山法院行政庭对大气污染企业鸿钧公司进行了突击性回访。令法官欣慰的是,在张贴“执行令”之后,该公司专门花费了600万元对其车间的废气治理设施进行了全部更换。

 

原来,鸿钧公司在生产中存在废气污染行为,环保部门发现后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公司罚款13万元,同时责令其恢复大气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然而,该公司在法定的三个月期限内既不履行义务、又不复议或诉讼,因此被诉诸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昆山法院依法作出行政裁定书,准予环保部门的强制执行申请,同时制作环境保护“执行令”。如今,该公司更换的废气治理设施经检测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一张“执行令”唤醒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社会诚信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作为全国首例大气污染领域的“执行令”,带来的良好社会效果也是巨大的。“通过法院发布的‘执行令’,我们对环境保护的企业责任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积极行为,影响更多的企业规范生产、注重环保,为昆山换来更多的绿水青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某布料厂2年前为昆山一家服装公司提供布料,价值约为2万余元,但是昆山公司一直拖欠着不支付。直到最近,布料厂来到法院起诉服装公司,要求支付货款。法院收到诉状后,及时联系服装公司予以调解,帮布料厂要回了拖欠长达2年的应收款。“两年来,我们打了不知道多少个电话都不管用,没想到法院一个电话就帮我们解决,真是厉害!”布料厂代理人激动地说。

 

“一张‘执行令’、一个电话轻松化解了案件纠纷,唤醒了企业的诚信和责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公司或一个企业没了诚信,势必在今后的经营中得不偿失,最终寸步难行。”昆山法院法官说。

 

 

设立“曝光台”,让“老赖”接受社会监督

 

人无信不立。社会上的一些“老赖”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监督失信之人、失信之企业,还要有一套方法,才能让“老赖”赖不下去。

 

两年前,王某因周转需要陆续向小赵借了136万元,因为是朋友,未做任何抵押,也未约定任何利息。双方说好贷款下来就归还,可转眼快两年了,王某不但没还钱,反而人间蒸发了。心急如焚的小赵拿着借条走进法院。近日,昆山法院审结该起民间借贷纠纷,小赵的主张证据充分,最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在法院的网络“曝光台”上,王某“老赖”以及他的公司等信息被一一晒出。与王某一起被晒出的“老赖”还有很多。

 

今年4月,昆山法院出“狠”招督促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通过正阳桥户外大屏幕曝光了43名失信被执行人姓名、照片等信息,其中包括32名自然人和11家企业单位,共涉及30多个案件。把“老赖”信息公之于众,不仅起到了惩戒作用,也对普通人起到警示作用。11月,昆山法院又在其政务网站上开设了“曝光台”,公布了23名“老赖”的身份信息及失信行为。目前,昆山法院通过网络“曝光台”共计晒出“老赖”198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老赖”一般抱着侥幸心理,对债权人采取拖延战术,能拖则拖、能赖则赖,逼得债权人要么放弃债务,要么采取违法手段追债。因此,“老赖”的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是破坏了正常规范的市场秩序、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破坏性非常强;三是严重损坏了“诚信为本”的社会道德。

 

然而,“老赖”形形色色,只有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才能始终监督和审视着他们。在昆山市区的电子屏幕上,晒一晒“老赖”的信息渐渐成为新常态,吸引了广泛的社会监督。此外,“老赖”名单不仅进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库,同时还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对外公布,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老赖”们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信用惩戒。

 

对“曝光台”、户外电子屏晒“老赖”,广大市民及网友纷纷点赞。“一曝光,‘老赖’就无处藏身了,你想啊,人都有羞耻感,知道你欠钱不还、做生意不诚信,谁还敢和你交往、和你做生意?”一位市民说。网友“小龙”是一家公司销售主管,每次找公司谈合作,他都会通过网络查询合作单位的诚信情况,“诚信是我们谈合作的第一原则。”曾经吃过亏的“小龙”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更是企业经营之本。

 

限制出境,出具承诺书,让失信者无处“躲猫猫”

 

今年2月,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带着300万元的支票来到昆山法院张浦法庭,履行了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一直“东躲西藏”、拒不履行义务的他,何以主动来到法院履行义务?原因在于昆山法院“限制出境”措施发挥了威力,让他“投案自首”。

 

“针对这种拒不还钱、又以出境旅游为借口躲避的行为,我们采取了限制出境的边控措施。该案中王某当天经上海准备飞往澳大利亚,结果在虹桥机场准备出境时被边防检查站阻止,他才得知自己已被法院采取了边控措施。迫于执行威慑,他主动与执行法官联系,接受教育、履行义务。”执行法官说。

 

昆山法院在实施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信用惩戒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加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形成反规避执行的“组合拳”。其中,限制出境是指为防止涉案的外国人或者中国公民借出境之机逃避司法机关追究,给境内的国家、集体或个人财产等带来重大损失,而通过法定程序在国()境口岸采取阻止其出境的一种保全措施。

 

诉讼“承诺书”是昆山法院规范诉讼活动秩序,防范失信行为的又一举措。

 

去年4月,张某在承包一家装饰公司某KTV装修工程后,又将该工程转包给李某。李某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便问张某借款60余万元,后李某因没有结算到该装修工程款,也就未能向张某归还借款。为了拿回自己的借款,张某不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起诉李某,而是凭空伪造了一份《分包协议》,捏造自己为实际施工人、教唆李某作虚假陈述的方式,将李某与某装饰公司作为被告起诉到法庭,策划了一起虚假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据该案法官介绍,本来张某作为债权人,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通过诉讼拿回自己的借款,但是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其提供的证据是伪造的,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已构成了虚假诉讼,不但没有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反而让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境地。针对此类案件,昆山法院为遏制可能存在的虚假诉讼行为引入诚信诉讼承诺书,即要求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自己的诉讼行为进行诚信承诺凭证,有效地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维护正常的司法秩序,捍卫司法权威。

 

此外,昆山法院还把兑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益作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执结案件4879件,实现债权7.354亿元。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点对点”执行司法查控系统,实现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对被执行人的存款、住房、车辆等信息的一键式快速查询,大大提升执行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开展“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的专项打击活动,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人,委托公安机关协助拘留106人。为确保执行中的诚信,法院在淘宝网设立司法拍卖平台,公开强制拍卖被执行人财产4.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