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桥,概莫于北方的赵州桥和南方的双桥。在中国文化中,桥总是代表着一种文化,反映着一个时代,北京城外的卢沟桥更是如此。大桥有大桥的深厚,小桥有小桥的内涵。而今在睢宁,有一座“九鼎桥”,虽落成不久,却因造型独特、内涵丰富而颇令人们关注。
  迎着冬日的朝阳,我们踏上了九鼎桥。驻足桥上,用手摩写着一个个“法”字,感悟着法律的公平、正义,一种正义感油然而生。

  九鼎桥,桥长40米,宽22米,桥身由50块青石板组成。走近九鼎桥,但见桥身似长虹卧波,安详、静谧地横跨于城北河之上,将法院与徐宁大道紧密相连。朴拙厚实的桥栏板上阴刻着24种“法”的古今书法,吸引人们驻足观瞻,去体会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法”所赋予的深刻含义。桥的望柱上雕刻着一朵朵的莲花,工艺精细,栩栩如生;两侧桥墩上更有一幅“清莲图”跃然于石板之上。另有四只传说中的神兽??獬豸,分别盘踞在桥两头,守护着石桥,守望着法院。桥栏转折处,几个古朴典雅的篆体小字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九鼎桥。

  顾名而思义。九鼎桥自然会让人想起“一言九鼎”之意,蕴含着公平、正义、诚信、高效这一基本理念和内涵。桥的望柱上的莲花,寓意法官办案要清正廉洁,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保持它高洁的本性。桥身没有采用汉白玉等其他高档石材,而使用了泛着青光的青石板,隐寓了法官办案要“清正”这一深刻内涵。盘踞桥头的獬豸,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是古代法律的图腾。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法”的古体作“??”,由水、?D、去三部分组成。《说文解字??D部》:“??,刑也。平之如水,从水;?D,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按《说文》的解释,组成??的三个部分各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水表示公平,执法要能做到像水一样平,公平了才可能是公正的;?D,是一种像羊一样的独角神兽,它能分辨是非,并用独角去触无理者,是断案法官秉公断案主持正义的得力帮手;去是离开,表示无理者被驱逐,正义得到了伸张。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能够辨善恶忠奸。中国古代的法官,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撑,办案时,自身的能力达不到,这时,他就借助于神兽,“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神兽,毕竟是古代人们对它寄予的美好的希望,但今天的法官在工作中如何去扶正祛邪、稳定社会?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有公信力,让老百姓信服;要严格依法办事,使法院各项工作体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理念和内涵。这种目标的实现,不单单要用语言,更要用行动来捍卫它,这时就要一言九鼎。“鼎”始于远古,古之帝王常铸鼎以铭德。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禹收九州青铜,铸造九鼎。这样,九鼎就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所谓有德有信者称为“一言九鼎”。今天的法官,在体现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就要说话算话,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来诠释法律,真正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诚信、高效。

  九鼎桥之名是由法院院长蔡可勇所定,他对此桥爱莫有加,且听蔡院长娓娓道来:

  最初对此桥的构思,就是想以最简单的形式体现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内涵,让从此桥经过的人感到:走在桥上,就进入法律的殿堂。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它的形象很重要,每一位到法院来的人,进入法院的第一步就是踏上法院门前的桥,对法院的第一印象也就体现在桥上。此时,桥除了起到最基本的交通作用之外,还体现出了一种法院文化。法院文化有多种内涵,其一体现了它的工作性质、它所追求的理念及所代表的国家机关最基本的职能。走在桥上,能感受到法院浓郁的法文化氛围,在法的历史进程中,吸取法的精华。进入法院后,要依法办事,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让人感到,法院是公平、公正、扶正祛邪的地方。因在法院工作时间长了,对法院工作有了一种浓厚的感情,九鼎桥的命名,也是我对法院工作一种感情的溶和。  
  走过九鼎桥,走出来的一定是公正、诚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