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将群众的权益落到实处
作者:王军旺 周陈华 发布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1114
我今年下半年就要退休,是一个拥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自1982年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感觉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很少有大案、要案办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琐碎的事情,但琐碎之中的权益却是实实在在的,琐碎背后的教训却是发人深省的。许多案件,要将群众的权益落到实处,处处需要智慧。
也许是因为自己也老了,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更加深恶痛绝。去年冬天我承办了一起八旬父母向四个子女索要赡养费的案件,联想到以往此类案件虽然达成调解协议但老人还要申请执行的情形,我就想如何才能治标治本呢?打听到四个子女都和老人一个村,其中大儿子就住在老人周围并且是个小老板,虽然天气寒冷,我决定就在老人的家里巡回审理。审理当中,围观的群众很多,四被告虽有辩解,但很快淹没在群众的指责声中。很快双方就达成了调解方案并当场给付。
有时候,矛盾化解仅仅依靠法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审判人员开动脑筋,汇集能量。
最近,一位养父和养子在法庭达成了解除收养关系的调解协议后,居然又到法庭办理五保手续。看着老人步履蹒跚的样子,眼神里充满着对法院的信任。但此事显然超出了法院的管辖,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媒体,于是就联系了盐城电视台的七点看法。此事经媒体播出后,立即受到了老人村委会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想老人上五保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人老了思想真不能老。年近花甲,深感到法院工作丝毫不能保守,要想将群众权益落到实处时时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