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法院:管片法官与农忙热线
作者:刘宗开 于 波 发布时间:2011-06-14 浏览次数:370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每年农历三、四月是春耕农忙时节,也是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的高发期。为了保障春耕生产,泰州法院组织法官走出法庭,走进田头,通过农忙热线、巡回法庭、预约调解等多种形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为农忙送去了一场“司法及时雨”。
农忙热线 连到村头
“喂……是张法官吗?不好了,老生和老王快打起来了,你快来啊,对……就在村东头提水灌站的大田西边……”时值农忙,泰兴市黄桥镇大王村村民王某与生某因稻田排水发生摩擦,差点要在田埂上动起手来,附近的一个村民赶紧拨出了“农忙热线”电话。
30分钟后,大王村的“管片法官”张鹏和村干部赶到了现场,在了解情况后发现事情另有缘由。原来王某和生某是邻居,双方因为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村里虽然调解了多次,但双方都互不让步,眼看着生某家的秧田要排水,王某便出手阻挠,非要把宅基地的问题理清楚才肯罢手。
张鹏法官拉着村干部和两个当事人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拉家常、讲法律,从邻里感情说到春耕生产,直到王某主动排除了妨碍,双方握手言和,张鹏才跺了跺发麻的脚,拍了拍衣服上的土,从田埂上站起来。
在泰州,像曲霞法庭张鹏这样的法官不在少数,他们工作在基层法庭,农忙期间哪里只要发生民事纠纷,只需一个电话,他们便及时赶到,忙完这家走那家。而这个电话就是贴在各个村宣传橱窗里的“农忙热线”。
据了解,为了保障春耕、夏收等农忙时节的农业生产,泰州法院在基层法庭中建立了“农忙热线”制度。法庭与辖区乡村建立挂钩包片的关系,“管片法官”在挂点的村组将自己的联系电话公布上墙,并且保持24小时畅通。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在接诉后一个小时内赶到,最快的只需十几分钟,对于突发性的“急诊”纠纷,他们随叫随到,以解村民诉求燃眉之急。确实无法赶到的,发挥当地人民调解员熟悉社情民风的作用,委托其先行调处。去年以来,泰州法院共接到“农忙热线”电话2000多个,处理涉农纠纷1420余件,调撤结案310件。
巡回法庭 开到田头
“没想到今天这个庭能这么顺利,在庭前就调解掉了。”巡回法庭休庭后,兴化法院西鲍人民法庭庭长张娟习惯性地捶了捶腰,伸手从树上取下了国徽。巡回法庭就设在翟家村的一个鱼塘边上,法庭现场人头攒动,围满了村里的男女老少。
现场审理的是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兴化李中镇翟家村自2007年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土地承包给某养殖公司养螃蟹,多年来,土地租金却始终不涨,由此引发了村民的集中不满。
“现在粮食、物价都在涨,为什么租金不涨?”
“不涨租金,这个鱼塘就不能包给他!”
……
现场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虽然养殖公司当时与翟家村签订了8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但考虑到此案涉及到上百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张娟还是考虑通过调解的方式完满化解矛盾。在兴化市农工办、信访局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4个小时的反复协商,养殖公司最终同意将租金提高到每亩800元的价格。村民们和养殖公司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村民欢欢喜喜地在新的合同协议上签了字。
“现在是农忙季节,像这样涉及多个农户的案子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场解决,不然会影响农业生产。”事后张娟向笔者介绍道。今年春耕农忙以来,泰州法院积极调整工作重心,坚持司法为“农”和“两便”原则,走进村头、走进田头,已经巡回审理了35起案件。
进入农忙时节,泰州法院为保证农村当事人生产、解纷两不误,在各个基层法庭成立“农忙巡回法庭”,组织法官下乡办案,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司法服务。
自今年农忙以来,泰州法院已审结涉农案件152件,调解结案93件,解答农民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较好地保障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村社和谐。
预约解纷 暖到心头
每到农忙季节,姜堰法院溱潼法庭每个法官的办公桌上都会放上一本特殊的登记簿,登记簿上往往会注明时间、当事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和案情简介。“针对农忙季节农村当事人时间不固定,我们特地推出了预约解纷制度,只要是到庭里诉讼的民事案件,我们都会登记在这个本子上,然后逐一和当事人进行联系,如果当事人白天没空,我们的法官就会晚上上门调解。”溱潼法庭庭长钱进向笔者介绍道。
“我本来想等过了农忙再去法庭的,没想到法官亲自上门来了,真是想到咱们老百姓心里去了”。王老汉因为建房和邻居产生摩擦,想找法官进行调解,但苦于白天农忙没有空闲,没想到晚上法官就上门调解了,最终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老王直夸法院为民办实事。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泰州市两级法院在农忙期间通过“预约解纷”的方式办理涉农纠纷364件,诉前调解176件,解答咨询105个,案件调解率逾八成。
为了不耽误农时,很多法官往往选择工作时间在庭办案、休息时间上门调解的工作方式,拎着大包小包卷宗的法官也就成了乡间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