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当人生的理想与纷扰冰冷的现实产生激烈碰撞的时候,面对尘世物事人情的漠然与乖张,内心总会升腾起一种郁闷与恓惶、一种惆怅与愤懑。近日,有幸拜读了由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以对话体形式印版的《包容的智慧》一书,书中诤言禅语如醍醐灌顶般给了我诸多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一、包容的力量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什么是包容?用朴实的话语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别人与自己走同一条路,学会分享;让别人走别人的路,为他虔诚祝福。

 

包容,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心胸,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我们面对与接触的是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一个个有着鲜活个性与诉求不断膨胀的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周遭的人情物事,所谓“宽可容人,厚可载物”,不给别人留余地,亦可能导致自己将来无立锥之地;包容也隐示着一种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希望尽可能多的占有并享用资源,而资源的匮乏与稀缺就必然引致纷争与纠葛,“善待资源,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要学会分享,胜利并不意味着打败所有人,坚持与人、与事、与物和谐共生,才能其乐融融;包容蕴涵着一种善良的品性,“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人都是有感情的,善待众生,也就是善待自己。2009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某晚有一只脏兮兮的小狗出现在我家门口,很冷很饿的样子,我把它抱进屋,先给了喂了火腿与热肉,继而又用热水给他洗了个澡,在家里养了四天,后来狗主人找过来,予以送还,小狗的眼睛里尽是依依不舍之神,而且听母亲讲,现在每到周末都要到我家逛一圈,看我回没回,一晃已经坚持八个月有余,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耶?

 

包容的力量是巨大的。纵观整个世界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历程中,在每个成功的团队故事中、在每个成功的个人身上,被无数历史经历所证实的真理,那就是包容是每位成功人士人性中不可或缺的美德。有容就有气度、涵养、承诺、财富。有容纳的气量,自有端庄的容颜。境随心生,容从心现。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那么他的舞台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他拥有的就有多少;包容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并引领未来。包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使敌对的、消极的、紧张的、不利的因素转化为友善的、积极的、和谐的、有利的因素,它让我们的天地更加广阔,道路更加平坦,前景更加美好。

 

二、智慧的包容是一种担当

 

正如星云大师所言,包容也往往意味着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忍气吞声,也难免给人一种老“好”人之嫌。那么作为出世诫言的“包容”与积极入世的热情是否相砥砺呢?

 

一直存在着对“包容”的错误解读,认为“包容”就是一味的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毋庸讳言,妥协是包容的一种方式,但绝非全部。妥协是一种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包容更多的指向一种建设性的方略,具有明显的未来导向性,其目的是为了力图成就事业,而退守则仅仅是一种自保式的防御。凤凰卫视名嘴窦文涛认为,包容并不是滥好人、稀里糊涂,“了解真相才有包容”。历史已经而且必将继续证明,推动一个社会的进步、促使一个部门的发展、勉励一个人的成长,从来都与老“好”人无关,老“好”人们实际上是一群缺乏社会责任感或真切关爱心的碌碌者。真正有“包容”心的人,尤其关切的是了解真相,然后在不掩盖真相的基础上达到与生活的和解。

 

包容是一种智慧,而包容本身就需要智慧。世间万物,皆能为我所容。然而,善恶若不报,乾坤必有私。星云大师认为,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而圆融与丰润不是所谓的圆滑,圆滑是利己的,其目的只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私利,可以是利己不损人、也可以是损人不利己,而圆融则是以互利双赢为出发点,讲求合作共生。

 

智慧的包容是一种担当。“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之成为朋友”。我们感激赞同我们并能与我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同时也敬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就让他们做检省我们行为的镜子与鞭子吧。《维摩经》上说:佛法在众生身上求。包容本身就意味着担当,尤其对于思想、意志、立场不一样的人,如何能够厘清矛盾、误解和隔阂,感化对方,使双方抛弃成见,重新认知彼此,更是考验彼此心胸的机缘。如果能有和他人殊途同归、并肩合作的勇气和气度,那么包容就不再只是藏忍与退守,而是一种推动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积极力量。

 

三、热爱才能感动,对工作满怀敬重之心

 

星云大师认为,人生必须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工作要存有敬重之心。尤其工作时,必须与很多人互动、合作,所以在群众之中,一定要与人和乐相处,不可有我无人。懂得敬业乐群的人,人生才能一帆风顺。

 

是的,我们的工作也许是平淡无奇的、我们的薪水也许是微薄寒碜的、我们的付出也许并不能完全得到理解,但长乐先生说,天才的成就是上帝给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职业精神换的。芸芸众生,天才者几许?作为普通人,无论风云怎麽变幻,只要有了职业精神,我们的内心就有了安定的力量,有了抵抗外界压力的承受力。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则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职业精神的精髓就是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岗位工作。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敬业”:一曰“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就是说,敬业是为了对单位有个交代;二则即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那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勤奋务实,并且有始有终!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单位,其实也是自我实现最好诠释,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为丰满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我们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日后充实到不同的行业,一个人的敬业精神也必会带来巨大帮助。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优秀的职业精神必能迸发出强大的工作能量,创造工作与生活的一个个奇迹。能够这样对待工作的个人与团队,他们必定都有一颗坚强的心,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也是最有职业道德的人,他们永远是最好的。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崇高精神。如果敬业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工作,并能够从中体会并享受到乐趣、得到欢愉与持久的激情,而从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是赢得以后更大成就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名当代法官,除了有旷达的胸襟,坚忍不拔的信念,认真负责的精神,还需要具备去践履工作的能力,除了接受专业培训的长进、接受工作实践的磨练,读书是开阔思维、增进能力的好方法。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的对话所带给我们的很多教诲与禅示,其内容更多的在书外,在领悟、在生活、在工作的过程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包容的智慧》昭示:人生的历程,其本身张扬了一种宏大的生命律动,它告诉人们人的一生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人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寻觅和期待,对于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体认,对于自身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却是可以凌腾和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