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法院与法学名校构建双向交流机制成效初显
作者:钱徐宁 发布时间:2012-11-09 浏览次数:310
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精英法官队伍,南通市港闸区法院携手法学院校建立长期双向交流机制,开展学术研讨、实证研究、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取得促进法院与高校优势互补、共建双赢,推升司法能力的积极成效。该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首批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法官走进课堂,共享教育资源。该院相继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等名校法学院建立合作共建机制,选派20余名法官到校接受民商事、刑事、行政等专题培训。建立培训资源共享制度,在内网开辟“学习资源”专栏,全院共享培训课程教材,组织集中学习,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鼓励干警积极参与在职教育,借助高校教育力量,培养高学历人才,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共培养法律硕士22人。
专家请进法院,面授法学理论。以“法官周末学苑”为平台,先后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法官与学术”、“司法的社会考量”、“善良、正义、沟通”等专题讲座10余场,端正学术研讨态度,讲授前沿法学理论,培养勤学善思的作风。聘请高校教授担任该院“青年法官研究会”、“女法官沙龙”的客座导师,邀请定期来院指导,现场观摩庭审,点评裁判文书,分析研判案例,指导论文写作,多方提升法官业务水平和调研能力。近三年来,该院共有50余篇案例分析、调研文章在省级以上报纸期刊发表,30余人次在各级理论研讨、学术征文、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奖。
建立常态交流,携手实证研究。与各高校共建法学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以“法院开放日”为契机,邀请高校学生参观法院文化建设成果,观摩庭审活动,展示立案、调解、诉讼服务等工作流程,打造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新平台。成立“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司法实证研究定点单位”,设立“中国基层法院司法实证研究”课题组,就疑难复杂案件审理和审判方式改革开展常态性学术研讨,定期发布调研报告,合作出版论文、案例集。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研究《司法裁判民意疏导模式的构建》、《诉调对接规范化发展》等课题,听取专家意见,为审判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