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地里传来的笑声
作者:顾成勇 凌世林 发布时间:2011-04-27 浏览次数:1125
四月的乡村田间满色金黄,清新淡香的油菜花招引了成群的蜜蜂前来“赶集”,也让行走在乡间小路的每一个过路人情不自禁地沉浸于花田麦地之中。突然间,油菜地里传来一片乐呵呵的笑声:“哎呀,当时还是多亏了你们法官的用心,要不然这油菜谁还高兴去种啊!”循声望去,油菜等同人高、长势喜人,菜农手指菜地、笑容荡漾……
4月24日,随着海安法院两名片区法官对当地角斜镇新坝、沿口、五虎三村216户菜农回访工作的收尾,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来去年除夕前化解的一起涉及216户菜农利益的农产品买卖合同纠纷,竟让这一群朴实的农民们唱起了一段别样风格的“春天里”。
2009年初,一家东台的食品公司依据海安角斜镇的招商引资促新农村建设政策,在当地的新坝、沿口、五虎三个村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油料加工生产基地。食品公司与周边200多户村民逐一签订了油菜籽定向购销协议,约定由村民为食品公司种植油菜,待打成油菜籽后由食品公司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当年油菜喜获丰收,菜农们高高兴兴地将油菜籽拖到本村的收购点向食品公司进行了交付,指日期待着食品公司油菜籽款发放日期的到来。但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食品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早已歇业关门,正面临着破产的困境,不要说给付村民的油菜籽款了,就连日常的厂房租金都无能无力了,油料加工生产基地也变得一片冷清和狼藉。
眼看着满怀期盼扩种的油菜获得丰收到头来经遭受如此境遇,菜农们按捺不住跑到食品公司找负责人严某讨要说法,可态度恶劣的严老板却两手一推:“生产基地是政府动员我办的,我没有完全享受到政策优惠的待遇,公司运转的资金也是想信用社贷款的;现在外面经济紧张,公司现在这个样子我实属无策,你们找我也没有大用。”菜农们一次次地跑到东台,而结果也都是一次次地迎面冷水。就这样,双方的僵局一直持续到2010年底。
2010年12月23日,在向食品公司追款无果后,菜农们开始组织集体到镇政府上访,强烈要求政府出面给个说法,并发誓如果镇上没有答复就会层层向上写信请求解决,一直写到省里。
随着到镇政府寻求“理论”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的情绪也开始变得激愤起来,当地镇司法所高度重视,现场立即向当地法院的片区法官求助,请求到场协会化解纠纷。
接到求援电话后,海安法院李堡法庭庭长兼片区法官王长圣第一时间携书记员与另一名片区法官共同赶赴镇政府大院,并在路上通知所涉案件的三个村的支书前来配合协调。通过现场选出村民代表了解案情、组织人员分头调解做思想工作,并向菜农们承诺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交代,人群这才开始慢慢疏散开来,村民们的情绪也开始渐趋平缓。
菜农们各自散开回家后,可令法庭化解矛盾更棘手的问题却一个个接踵而至:首先,菜农门法律意识淡薄,所收的油菜籽磅码单只有数字,没有任何签字确认的痕迹;其次,菜农们目前并无足够证据证明在村收购人与食品公司之间存在法律关系;三是食品公司现行对外负债累累,车间、厂房都被用来抵押向信用社贷款,拿出现钱的可能性实在很低。综合考虑后,两位片区法官及书记员利用办案间隙赶至村子,挨家挨户地向菜农们讲清法律事实,深入帮助分析,适当提示风险,并在获得菜农们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法庭的初步意见。同时,也争取到当地社区服务站的支持和配合,对向食品公司交付油菜籽的菜农们进行全面统计和核实。
在了解到目前食品公司已将所有资产用来清偿信用社债务,同时信用社也将食品公司的车间、厂房对外出租并从中收取利益的情况后,海安法院李堡法庭王长圣庭长顿时从中找到化解该起纠纷的突破点,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说,食品公司对信用社清偿债务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于是,片区法官们再次与镇司法所所长取得联系,决定共同信用社的思想工作,争取促其从租赁收益中先行支付菜农们的油菜籽款。
2011年1与20日,片区法官们与镇司法所所长来到信用社,对信用社负责人进行情理分析和法理释明,并建议其转换立场多考虑菜农的现实处境。经过将近一个上午的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镇司法所所长的协助下,片区法官们促成信用社同意先行垫资为食品公司支付所拖欠菜农的油菜籽款,并答应春节前支付到位。更令大家意外惊喜的是,信用社还愿意发挥中介沟通作用,帮助镇政府为菜农们联系相关的油产品加工企业,不让村民的油菜地回土改种或荒废下去。
2月13日,正值虎年除夕。随着近3万元油菜籽款的逐一发放完毕,海安县角斜镇新坝、沿口、五虎三村216户菜农在年关最后一天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心愿,也因此安安稳稳、舒舒心心过了一个好年。
面对着身边满眼金黄的油菜花,较之去年又有所扩张的油菜地,以及菜农们即将再次收获希望的喜悦笑脸,海安法院李堡法庭两位前来回访的片区法官连声回谢围拥着的乡亲们:“大家不用客气了,这就是我们片区法官的工作,也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