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丹心系民情
作者:李晓华 房东升 发布时间:2011-04-15 浏览次数:1171
用“铁肩丹心”四个字来形容赵江同志一点也不过分,在法院工作16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办结各类案件2000余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人民满意法官……最近,有被推荐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是镇江市法院系统唯一的候选人。他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充分体现了一名当代青年法官应有的风采。
铁肩担重任 执着攻难关
润州区近年来正逐步发展为镇江市的主城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重点项目落地开花。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涉及发展的尖锐矛盾纠纷,赵江便是化解解决这些矛盾纠纷中的一名先锋,越是棘手的案件,他越有兴趣处理,凭着这股勇攀高峰的动力,凡是他主办的案件都能迅速打开局面。在一起案件中,原告江苏省某公司与被告镇江市某发展公司、镇江某酒店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由于讼争房屋的使用涉及到市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必须在一周内将该房屋交付给投资方,为确保市招商引资项目如期进行,在审委会决定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后,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相互配合,凌晨出击,对该酒店采取先予执行强制迁让措施,将近7000余平方米的酒店设施清空,交付给原告单位,受到了区委的好评。2009年底到2010年初,在润州区城市建设工作中,有两块拆迁地块所有被拆迁人均已签订了拆迁协议,但是每个地块均有一户租赁户拒不交房,其中还有一家上海公司在镇江投资开办的超市,形成拆迁地块中的“孤岛,两个案件均起诉到法院由民一庭进行处理。作为庭长的赵江和主审法官从全区发展大局出发,多次在拆迁双方进行斡旋,并协助区里为超市寻找新的营业地点,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交房协议,不但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进展,而且维护了招商引资信誉。
丹心系民情 天平添光彩
“办民事案件就是要给老百姓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这是赵江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中的庄严承诺。在办案中,他始终坚持真诚待人,对老百姓怀有朴素而深厚的感情诠释当事人心中的“法官”形象,用耐心、细致、爱心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对来访当事人,热情接待,摆事实讲道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其服判息诉。在办理润州区某服装厂88名工人追索劳动报酬及欠款纠纷案时,88名工人集体来到润州法院,称该厂拖欠工人工资27万余元,并向数名厂内工人借债12万余元,该厂法定代表人从春节后至今没有露面,有逃匿迹象,要求法院立即派人查封该厂,法院对工厂的现存货物采取了诉前保全措施后将该批案件分到民一庭。虽然查封了仓库,但该厂法人仍无下落,执行款暂时无法到位。焦急的工人轮流守候在厂门口,将前来取货的两家外地公司的车辆围住,得知此事后,赵江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由于这批货物是外贸订单,一旦延误发货时间,对外地客户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他们紧急和外地客户商谈,要求他们先行给付加工费,并承诺做通工人思想工作,确保及时发货。两家单位开始不理解,赵江从关注民生、急事急办的角度,结合案情和法律规定做工作,两家单位终于同意了法院的方案,赵江带领同事们们连夜解除查封、清点货物,围观的工人们深受感染,哄闹的人群渐渐平息,有的人还自觉协助清点工作。深夜十点,两家企业的货物终于被安全拉走,22万的加工费汇票也到了法院,又困又乏的赵江这才放下心来。第二天,赵江召集三名工人代表,共同磋商分配方案,最终让所有的工人都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使这起群体讨薪事件得到了及时、有效、妥善的化解。
化解纠纷 制度创新
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打也打不了多少钉,关键是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并用好的制度来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矛盾。作为民一庭庭长,赵江仍然活跃在办案的第一线,并多次获得办案标兵称号,极大带动了全庭人员的办案热情。同时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工作创新,进一步拓展司法服务领域,延伸司法服务功能,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先后在公安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在消费者协会设立“维护消费者权益合议庭”、在劳动部门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专门设立“审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合议庭”等,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合力;紧紧扣住司法工作根生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民属性,在辖区内的街道和社区设立巡回审理点,积极开展和谐乡镇、和谐社区共建活动,深入乡镇、社区讲法、送法,促进基层组织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在他的带领下,该院民一庭先后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市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示范岗”称号、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省高院授予“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