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当事人,我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慢慢回味着刚刚结束的调解场景。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被告吴某已经50多岁,因身体原因坐在轮椅上,背后靠着拐杖。刚来到人民调解室时,吴某神情凝重,怒容满面,不停地埋怨对方(原告)不仗义。原告因故未到庭,原告代理人默默坐在一旁,显然被他的态度激恼,他俩之间很少会话。

 

这时,我们调解员递上两杯开水,先给双方情绪降降温。作为调解员,首先表明我们的工作职责,告知相关的法规政策,耐心的听取双方意见,让当事人讲述之前债务纠纷的种种波折。谈话中,听得出双方在过去的交往中,确实存在一些微妙关系和这点那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为此,我们在认定案件事实,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的基础上,通过极力的疏导说和,劝解大家应本着互谅互让,互相宽容的原则,以诚信友好为重。功夫不负有心人,局面一步步朝着我预想的方向转化,从原本极端紧张气氛开始缓和,再到当事人彻底平静下来、心平气和的进行商谈。而在接下来,吴某转变了强硬态度,一再向对方表示歉意。原告代理人也代表原告作了较大幅度的让步,最后双方顺利的达成了还款协议。

 

在等待制作调解协议书的时间里,被告吴某一改刚来法院时凝重的表情,竟还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做拖船生意时的经历。想当年我年轻强悍、英姿飒爽,站在自家船头,欣赏碧波千里的大运河美景,身后守着满满一船仓的货物,财源滚滚而来,真是踌躇满志。可谁又曾想,世事难料、变化莫测,今年来不顺的事接连发生,生意一再失利。哎!耍来耍去,船也没有了,还拄上拐杖、欠下一身债务,如梦啊。我们听后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不失时机的勉励他振作精神:跌倒是暂时的,爬起来再前进,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要放弃,要把握时机,再创辉煌。

 

临走时,我搀扶着吴某一瘸一拐的坐上了轮椅,在连声的致谢声中,吴某和原告代理人一起缓缓离去。

 

当事人走了,我在沉思,这一切似乎在演戏,剧情并不复杂,只是剧中人物的扮演者的尽情发挥,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显然对于案件的处理,开庭前的的先行调解,因其方式简便、程序简化、便于操作,更深得当事人的满意、结局也更和谐完美。

 

作为人民调解员,肩负着上级领导和广大民众所赋予的重托和期待,工作无尚荣耀,同时任务也特别艰巨。面对一桩桩错综复杂的案件,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疏忽大意。当然,付出亦有收获,在看到刚才纠纷得以化解,当事人友情重现,再到最后吴某的畅所欲谈,显示出我们获得了真情的回报,我们高兴,我们满足。每当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拿到调解协议书满意而归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当事人的矛盾纠纷之中,需要我们必须时刻头脑清醒、目光敏锐,紧紧依据法律法规,认真的研究案情、抓住实质、突破关键。更需要我们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其中,力争做到当事人和调解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求得最佳的调解效果。

 

当然,我们人民调解员毕竟不是专业法律人员,从事法律调解时间不长、所把握的法律知识亦有限,根本谈不上精,所以工作中也经常出项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法官学习,借以提升自身调解水平和调解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新型矛盾纠纷接踵而来。但愿我和所有法律工作者的工作更加深入、更加卓有成效,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