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到优:武法陪审员的“精雕”之路
作者:庄园 汪丽英 发布时间:2014-11-13 浏览次数:2461
今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在常州市率先完成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陪审员数量由原来的77名上升至177名。通过科学管理,武进法院实现了人员数量更多、队伍素质更高、管理机制更全、参审履职更到位的陪审员队伍四提升。
公开海选 “倍增计划”引来高手扎堆
“我是在《武进日报》上看到了法院的陪审员选任公告,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报名‘应聘’的。”今年3月,武进某不锈钢企业职工沈彦吟,通过现场报名的方式,向武进法院提交了申请表,在通过各项考察后,被区人大任命为武进法院人民陪审员。
和沈彦吟一样,在此次新增补的100名陪审员中,有超过35名是通过公开选任、自主报名的方式成功“上岗”。与传统的党委、政府、群团组织推荐产生“候选人”的方式不同,武进法院通过在《武进日报》、武进新闻网等地方媒体上刊登选任公告,吸引了更多社会精英的关注和参与,有效增强了陪审员队伍的群众性。
武进法院院长潘桂林:“择人宜精,任人宜久。扩大选拔范围、改进选任方式,不代表我们降低了对人民陪审员的要求,反而是希望通过放开限制,挑选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
在新增补的陪审员中,超过65人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超过三分之一的陪审员从事专业技术性岗位,涉及包括金融、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等在内的多个行业。
除了专业技术人才外,此次共有29名大学生村官加入了陪审员队伍。武进区辖14个乡镇,包括246个行政村,村镇面积和农村人口数均居全市首位。面对日益复杂的涉农矛盾,充分运用大学生村官既熟悉法律法规又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作为人民陪审员的参审参陪价值,将有助于基层矛盾的化解。
庭长授课 “学生”坦言“干货多了”
为了加深陪审员个体优势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武进法院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陪审员培训学习班,按需发放专业书籍,切实拓宽陪审员的法律视野,增强其审务水平。
武进法院人民陪审员堵盘华在培训结束后表示:“这样的讲座,‘干货’多了,既实实在在,又贴近实际,对我们提高陪审能力很有帮助。”
“倍增计划”完成后,武进法院人民陪审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且超过60%的陪审员属陪审新手。因此,如何“新老结合、以老带新”,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陪审员队伍,成为武进法院关注的重点。
据潘桂林介绍,发挥老陪审员经验优势、发挥庭审观摩实践价值,是武进法院在提高新任陪审员履职能力工作中的两大法宝。
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一次经验交流会上,拥有多年陪审经历的陪审员方学才畅谈了自己的庭审故事和心路历程,引起了在场很多“新手们”的共鸣。
交流结束后,新任陪审员张英武不无感慨:“我们的困惑方老师也曾经历,但通过这样的交流,方老师的弯路我们却可以完全避免。这种形式效果明显,这种经验价值宝贵。”
掌上管理 消息刷新群里“吼一声”
今年年初,武进法院少年庭建立了全院首个人民陪审员QQ群。该群以少年庭庭长为管理员,包括审判员和书记员在内的庭内7名工作人员和11名人民陪审员为群友,定期发布各类信息。用人民陪审员颜爱英的话来说,陪审员管理进入了“指尖时代”。
近日,少年庭连续审结多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群主陈少山就在群内发起了一场类案交流会,多位从事教育工作的陪审员和少年庭的审判员们展开了关于家庭教育与法律引导的讨论。建群以来,类似这样的讨论会已经召开了数十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百家争鸣”中,陪审员的法律功底也渐渐厚实起来。
除了讨论会,群主还会定期在群内发布庭审计划、公布案件的基本信息,如民事起诉状、刑事起诉书、证据目录等,让陪审员在庭前对参审的案件有初步了解,提升参审的实际效果。
“通过QQ群加强对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是既提高管理效率又提升人员素质的双赢之举,但是它存在重共性而轻个性的管理局限。对此,我们探索建立‘专人专联’的联系人制度,通过为不同陪审员量身定制管理方案,最大化释放个体优势。”潘桂林介绍。
现阶段,武进法院确定每个业务庭的内勤为联系人,定期向陪审员介绍近阶段案件审理情况,对陪审员反映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反馈,同时为其分析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提升陪审员参与庭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跨界演绎 审判席上来了位“普通人”
今年9月9日,在常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诉北京某医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纠纷的庭审现场,武进法院人民陪审员、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人民医院退休职工李慧兰出现在了审判席上,这是她作为“专家型”陪审员出席的第五场涉医疗纠纷的庭审。
“‘普通’是相对于法官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而言的。但事实上,我们的陪审员或是某一领域内的行业巨擘,或在某一地域内享有极高的民众威望。这些极为珍贵的品格与素质,又让他们显得极不‘普通’。”潘桂林表示。
去年年末,武进区前黄镇某村村民王某与叶某,因为一棵杨树打起了官司。王叶两家土地相邻,中间仅以一棵杨树为分界标志。因划界之初杨树树形较小,所以两家地界划分明确。但随着杨树的生长,相邻地界的承包地归属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考虑到该案涉及乡邻、土地承包经营等问题,承法官特邀请武进法院人民陪审员、武进区礼嘉镇某村党支部书记顾益波参与审理。
在顾益波的建议下,法官将庭审搬到了引起矛盾的杨树下。巡回审判吸引了当地村民的关注。庭审过程中,顾益波充分发挥其来自农村的“先天优势”,从乡邻情感、农业耕种等角度,引导当事人放下成见。最终,王某与叶某决定重新商定科学明确的地界。
在充分考虑人民陪审员个人差异和专业特长的情况下,武进法院兼顾“地域分类”和“专业分类”原则,业务庭按照“相对固定”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在各自小组中随机安排陪审员。同时,量化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案件数量,对人民陪审员年陪审案件数规定上限和下限,提高了人民陪审员均衡参审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