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三年,结婚七年,但丈夫旁生枝节,一纸协议平静离婚;再三思量,牵手复婚,终妻子难除心结,一张诉状又上法院。近日,吴江法院审理了这起复婚一年又要离婚的案件。经法官细致耐心的调解,这对婚途多舛的夫妻达成和解,愿再续前缘。

 

诉讼双方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在当地的医院谋到职位。工作两年,他们走进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有了可爱的儿子。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庭开支也逐年增加。丈夫小王想自己有医师资质,趁着年轻到外面闯一闯。妻子小张虽不是太情愿,但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同意了。

 

小王只身来到吴江,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间诊所。凭着过硬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短短三年时间,便在当地扎下了根,在经济上也取得可观的收益。同时感情上,夫妻双方互相支持,互相理解,虽远隔千里,却心在一处。

 

谁曾想,四年之后,小王在行医过程中与一女士相识,进而相好。来探亲的小张发现了此事。双方就此摊牌。小王自觉对不起小张,答应其所有条件,二人协议离了婚。

 

离婚后,小王深感内疚、自责,断了与第三者的联系,并开始重新追求小张。望着孩子,念起旧情的小张心软了。离婚一年后,双方重新办理了结婚登记。小王依然在吴江行医,为免得小张多虑,他把儿子带在身边,在附近的小学上学。然而,时间一长,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了小张的耳朵里。2011年春节,小王希望一家三口回乡下与父母团聚。而小张因为听了那些闲言碎语,不肯一同前往,一气回到娘家。小王找她不到,就与岳母发生言语冲突。年后,小王带着儿子回到吴江。几天后,小张也到了吴江,并向法院递交了诉状。

 

诉前调解中,小王坚决不同意离婚,双方各执己见,不欢而散。立案后,审理法官发现双方的婚姻经历,心中有了一些准备。开庭当天,小王以为只要自己坚持不离婚,小张就离不成,所以在答辩时态度非常强硬。法官眼看双方要谈崩,遂将两人分开,单独做思想工作,先询问小王是否真的想和好,得知是真心想和好,就告诉小王求和的方法和态度。然后询问小张为何复婚一年后就要离婚,让她多为孩子考虑一下。从沟通中法官了解到双方不是没有和解余地。小张只是听信了他人的传言,对小王缺乏信心,而且目前还是分居两地,担心小王真的旧病复发。而小王则委屈地大倒苦水,自己确实已和第三者断了联系,现在一个人开着诊所,还带着孩子,辛苦不说,那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节外生枝。掌握上述情况后,法官把他们各自的真实意思反馈给对方,小张有所心动。见此情况,法官趁热打铁,告诉小张:“为了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家庭的完整,应该给小王一次机会,如果对他有什么要求的话,可以当庭提出来,小王如果是真心想和好的话,会答应的。”果然,小张提出,要求小王回老家发展,一家人在一起。尽管小王在吴江的月收入有两万左右,回去只能挣23千元一月,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完整,小王答应了,并写下书面承诺,待孩子本学期结束,就回老家。

 

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上各自的姓名后,小王笑着拉起小张一起离开了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