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法院:四小时调解冰释三兄弟六年积怨
作者:樊静 卞英明 发布时间:2011-03-16 浏览次数:372
只为一间25平房的小平房,亲兄弟大闹五年,最终对簿公堂。法官重在解决根本矛盾,为使三兄弟重归于好,四小时耐心调解终达成效。
1995年,王家老母亲建有4间平房,大儿子王宝发结婚时,母亲将两件平房分配给大儿子所有。1996年,小儿子王宝根因经济困难没钱造房结婚,王宝发为帮助弟弟,将自己的一间平房给了王宝根。由于母亲年数已大,为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三兄弟各出100元将王宝发的另一间房购买下来给母亲住。2005年母亲去世,正逢村里拆迁,老三瞒着两个哥哥将兄弟三人共有的平房全部占为己有,并拿到了拆迁款80000元,得知真相后,老大老二找到王宝根要求平坦拆迁款遭到拒绝,家族长辈出面协调未果。2011年,尽管事隔六年,三兄弟矛盾仍难以化解,越积越深,村干部、家族长辈出面调解都没有效果,今年 1月,兄弟二人将弟弟王宝根告上法院。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好,意识到此案不能光解决拆欠款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让兄弟三人重新和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三兄弟在法庭一度地引起激烈争吵,法官了解到三兄弟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为了能化解五年的矛盾,法官欲对三人进行调解,遭到三兄弟的拒绝,老三王宝根坚决表示法院怎么判就怎么认,要调解从他那边拿到一分钱,门都没有。法官严肃纠正了王宝根错误的态度,但仍没放弃调解工作,在与两兄长长谈后,从中感觉到两兄长还是有能调解的可能,关键是要做好老三王宝根的思想工作,法官重新梳理调解方向,向村干部和王家长辈了解了更多三兄弟以往的生活后继续做王宝根的思想工作,法官没有单纯地直接向王宝根灌输法律法规,而是情理相融带着王宝根回忆自己生活困难时两个哥哥是如何帮助的,在拆迁发生前三家关系是如何融洽,做人不能忘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且区区几万元的拆欠款就让自己与两个哥哥撕破脸,不认家族亲情,毕竟血浓于水,这样一闹再闹怎能让老母亲走得心安,自己还有一双儿女,如果以后儿女也像自己一样为了钱不顾亲情自己会怎么样,作为父母首先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在法官耐心劝导下,王宝根坦诚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毕竟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兄弟帮了自己,还是对两个哥哥心怀感激的,最终答应调解。
终于,兄弟三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王宝根给付两个哥哥拆欠款15000元,至此,兄弟三人握手言和,四小时的调解圆满成功。(文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