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海安开发区法庭推行“三化”措施,积极探索开庭、调解新路径,在人员配置、场所建立等增加法庭外援支持,增进与社区、村居沟通交流,加大双方配合力度,促进纠纷处理方便快捷,案件审理节奏加快,最大程度保障群众权益。

 

片区法官新站点,营造“公堂”当地化。海安县城东镇洋蛮河社区建立后,特设一个片区法官工作室,由片区法官邢毅审判员定期到工作室,接受社区居民的法律咨询、释疑,进行法律宣传,走访排查,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另外还设立独立调解室,为法庭的就地调解提供了新的站点。9月份共接受咨询22件,组织调解15件。

 

特邀调解新成员,发掘“判官”本土化。开发区法庭邀请原海安镇计划生育办贲坤生为法庭特邀调解员,充分利用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威望优势,在当地生活居住的便利条件,及对邻里乡亲的熟悉程度,协助法庭调解婚姻家庭类案件。贲老一直积极主动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生活矛盾,是名热心的本土调解员。一个月内,共单独调解和协助法庭调解12件。

 

巡回审判新路径,实现“衙门”流动化。法庭不拘泥于庭内调解和开庭,在处理有关赡养、继承、相邻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涉乡情、亲情类案件,或原、被告因身体原因不便到庭参加诉讼时,可在农户家、村委会等地直接进行开庭审理,实现流动法庭正常化,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足不出户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