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六种消极心态 强化法官党性修养
作者:田光先 发布时间:2010-12-31 浏览次数:1150
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共产党员自我改造、教育、提升、锻炼的有效办法。法官加强党性修养,是人民法院实践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法官党性蜕变和腐败孳生、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法官的党性观念较强,先进性作用发挥也较好。但是,也确有相当一部分法官不注重党性修养,结果造成党性观念淡化,先锋队意识钝化,模范作用弱化。至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部分法官身上存在着一些消极心态,严重制约着法官的党性修养。因些,要加强法官党性修养,必须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消极心态。
一、消极心态的表现
(一)随波逐流的无为心态。有的法官懂得应当尽好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也有发挥先锋作用、当好合格党员的愿望,但是当看到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看到一心为公、忘我工作的同志却被别人冷嘲热讽后,自己就感到透心凉。有的法官认为社会大气候就这样,往往“枪打出头鸟”,还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乐悠悠”为好。因此,一些法官从埋怨大气候,到见怪不怪,到随波逐流,慢慢地把党员的先锋“棱角”磨掉了,整天碌碌无为,满足于求稳守摊。
(二)“党员也是人”、“法官也是人”的自谅心态。过去,往往把党员的形象描绘得非常完美,把法官也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神化形象。在矫正了这一扭曲之后,有的法官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常常以“法官也是人”、“党员也是人”来作托辞,开口提要求,伸手要待遇,工作求轻松,生活图享受。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
(三)“小节无大碍”的自纵心态。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官的印象是为人很严谨、很自律、很公道正派。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部分法官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做人不能太机械、太死板、太认真,于是乎党性观念开始逐渐弱化。有的信奉大事不出格、小事要灵活不计较,时常搞些小打小搞。有的认为作风问题是小事、小节无大碍,行为上、生活上开始不检点,利用权力吃拿卡要,对待当事人蛮横冷硬。其结果是把法官的形象降低了,与人民的距离拉远了,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司法的威信。
(四)左攀右比的攀比心态。有的法官在新形势下,物质利益原则急剧膨胀起来,以“我”为中心,精于打小算盘,别人挣钱多,就感到自己“寒酸”、不平衡;看到别的单位、别的人员油水多、很潇洒,就羡慕眼红;看到别人搞权钱交易没有被查处,自己就想跟风模仿。在这种攀比中,法官的正气淡化了,党员的党性弱化了。
(五)不辨是非的迎合心态。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好风气、不良习性,有的法官不是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加以矫正和净化,而是借口“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来消极迎合,宁愿丢掉法官、党员的本色,也不愿被人说成不合群。有的信守“法不责众”思想,不分是非地人云我云,随波逐流。
(六)明哲保身的“好人”心态。有的法官信奉“多栽花、少戴刺”的处世原则,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于不良倾向,认为只要保全自己不受污染就行了,而不去制止,不去斗争,担心管多了得罪人,到民主评仪时会失“人心”、丢“票数”。
二、消极心态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对法官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社会矛盾,使得一部分法官产生困惑迷惘,尤其是各种社会思潮、丑恶现象以及腐败问题等对法官、对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冲击影响很大,使法官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错位。
(二)党组织对法官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面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愈要加强对法官党员的教育管理。然而,我们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此却不敏感,反而放松了教育管理工作。一切以审判工作为中心,抓审判工作的一手很硬,抓教育管理的一手则较软,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有的甚至于搞形式、走过场,有的组织生活不开展,不会用组织生活、用组织制度去管理教育党员、教育法官,仅靠私下“拉袖子”去提醒,使党组织缺乏战斗力。
(三)部分法官对自身的要求有所放松。有的认为理论学习是领导的事,因而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长期以往,一些不健康、不正确的东西就乘虚而入,造成思想颓废。有的价值观发生错位,感到自己没有发展前途,就流露出“船到码头车到站”情绪,进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不可能有坚强的党性。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思想上的落伍,以至于观察、分析问题出现种种偏差和错误,精神状态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政治意识日渐淡薄,革命意志日渐衰退。因此,要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性观念。
(二)注重思想改造,在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人们思想的先进性取决于这“三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上述六种消极思想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问题。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无论是什么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一刻也不能放松,否则思想上就会犯混,行为上就会出错,乃至于违法犯罪。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作为单位,要通过组织重温《入党志愿书》、《入党誓词》、《法官宣誓》,开展“为谁司法、为谁服务”和“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的大讨论、“我为党旗增光彩”、“我为天平增光辉”征文和优秀法官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广大法官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注重司法实践,在自觉践行为民宗旨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刘少奇曾经指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革命的修养,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革命实践。作为一名法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司法实践中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宗旨。陈燕萍、宋鱼水等优秀法官是实践司法为民、强化党性修养的典范。因此,要向优秀法官学习,在爱岗敬业,甘愿为司法事业作奉献中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心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维好权、服好务中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中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司法保障中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四)注重组织生活,在严格管理监督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建立和完善对法官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用制度加强管理监督,是预防、修正错误,保持法官队伍肌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立起规矩。对存在的问题,要完善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措施,从加强学习、尽职尽责、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用制度、靠规定规范约束法官言行。二是加强监督。对法官的监督管理,很重要的就是要严格规章制度的落实。当前,尤其要着力抓好党课、党员思想汇报、党员生日谈话、思想分析会、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以此,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用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发动党员之间、法官之间相互下“毛毛雨”,把妨碍先锋队意识的病菌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群众监督,激励党员法官走前列,鞭策掉队党员法官往前赶。三是严格奖惩。一方面要试行法官业绩积分考评制,实行量化考核,为奖惩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大奖惩的力度,对先进法官大张旗鼓的表彰,让其从政治上获得荣誉,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对违纪法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通过严格管理,强化法官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