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法院新袁法庭:拓展调解机制推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
作者:朱静 发布时间:2010-12-28 浏览次数:378
今年,泗阳法院新袁法庭结合工作实际,构筑多元化立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今年12月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集体。新袁法庭今年收案687件,结案672件,收结案比为97.82%,案件调解撤诉率为73.21%,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22.68天,上诉率为11.11%,发改率为0,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为2.78%,重点信访案件息访率为100%,诉前化解纠纷110件,有效促进了辖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领域引入调解理念,构建“亲民型”诉讼调解机制。新袁法庭紧紧围绕“重调解、止纷争、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将调解工作贯穿审判工作全过程,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司法为民举措提高调解成效,不断完善以真心关爱法、诚心批评法、耐心说服法、细心借鉴法、用心刺激法为内容的“五心调解法”等独具特色的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水平。强化巡回审判,主动服务“三农”。法庭对涉及赡养、涉残案件,采用巡回调解的方式,上门服务。在辖区离法庭较远的乡镇共设立4个巡回审判点和诉讼接待点,方便当事人诉讼。同时,还制定了巡回审判案件管理台帐,形成对巡回审判案件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巡回审判工作水平。
全方位建立调解体系,形成“三纵三横型”和谐共建机制。与辖区乡镇和谐共建,纵向构筑“村、镇、庭”三级调解网络,形成大调解格局,共同化解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案件数量及信访量。法庭与乡镇共同在村(居)设立了3个“综治调解工作站”即“法庭指导人民调解联络点”,工作站各设立1名专职调解员,在各村组聘任1-2名“调解疏导联络员”,并安排干警组成“巡回调解工作组”,全面加强和谐共建工作。横向构筑“庭、所、队”联动纠纷化解体系。法庭与辖区派出所、法律服务所、交警中队协调配合,每季度召开1次联动化解纠纷座谈会,形成统一意见,相互协调配合,联动化解纠纷。
准确把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构建“互动型”多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行“邀请调解四步法”。做到“送达委托调、庭前造势调、庭审邀请调、判前释法调”。完善非诉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机制。法庭指派审判人员担任辖区的“民调工作指导员”,分片负责,主动指导,缩短纠纷调处时间。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群众评判机制。在辖区各村建立若干矛盾纠纷听证群众评判员,评判员由各组群众推荐的威望高、会调解,正派公道的群众组成。结合具体矛盾纠纷情况,对需要听证化解的纠纷,由双方当事人在群众评判员中各随机选定3人参与对纠纷的评判化解,让群众来配合法官直接参与评论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