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论加强法院归属文化建设
作者:刘怀 发布时间:2012-10-23 浏览次数:752
近年来,随着案件的大量激增,法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有时工作中缺乏动力和激情,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就需要从文化的高度来引导干警树立积极乐观的价值观,通过干警内心归属感的建立,将无形的意识转化成法院工作的动力。
法院归属文化是以强化法院干警的职业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念认同和团队协作为核心,引导干警树立“我以法院为荣、法院以我为荣”归属感。提出归属文化建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较高需求,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法官审判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主要靠法官自觉和自律,一个具有正义感和较高法律追求的人会珍惜每一个案件的公平、公正。
营造归属感是归属文化的核心。归属文化是以人为核心,倡导在全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工作氛围,归属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性化的管理,在干警的内心营造心灵的归属、情感的认同、价值的同向,这也是归属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作用,使干警对法院产生高度的信任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干警个人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融入法院整体工作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法院的整体形象,将整体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归结点。
快乐工作是归属文化的基本目标。归属文化就是要激励干警在工作中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对法院工作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实现人性化管理,在岗位选择上实现双向互动,因人考核,因人制宜,做到人尽其才。归属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细节中传递对干警的关怀,营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使干警有家的感觉,让每一个干警融入法院这个大家庭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智慧,为法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职业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归属文化的基本要求。归属文化的建设要从心理、思想上加以建设,只有当干警从心理上认同这个职业,情感上才会对法院有归属感。归属感形成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将会使干警产生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是法院归属文化的最终追求。归属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每位干警工作有责任感,让这种责任感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将法院整体目标在每人心中内化,干警不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将自己工作纳入全院整体目标中考虑,这种责任感使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法院整体目标最大限度的重叠。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法院的归属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审判文化、团队文化、廉政文化以及激励文化等六个方面,出台31条具体的举措予以落实。其中,以物质文化为先。着重围绕归属文化建设的主旨,设计庭院文化,取名“和园”,营造和气、和美、和谐的氛围。以制度文化为要。倡导“全院工作看党组、部门工作看中层”的领导带头制度,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争做“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领导,工作思路要清晰超前,工作节奏要快人一步,做到自己带头干、带领大家干。以审判文化为纲。在审判文化中,着重突出审判工作第一要务的思想,建立专家智库,实行结对导师,坚持每人一课,助推“三门法官”,实行推门旁听以及打造审判品牌等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年轻干警的司法能力和群众观念。以团队文化为荣。在法院内部营造一个以和谐为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相互理解、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和氛围。以廉政文化为基。通过开展每日廉言,设立廉政通道,实行亲情助廉等措施,大力加强廉政建设。以激励文化为策。以激励文化为策略,为抓手,而不是为了激励而激励。着重在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营造有为就有位的理念,从而激发干警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