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法官将执行款送到当事人手中
作者:宋华俊 卢丹凤 发布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1123
企业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请人建造厂房,结果工程款付清了,厂房却没有按期完工。由此造成的损失怎么办?且看苏州中院法官72小时奔波几千公里将执行款送到当事人手中。
苏州立达金属公司系中日合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请来浙江昌盛建设公司为其造厂房。
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昌盛公司返还立达公司超额支付的工程款498335.4元;同时对工程中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问题及遗漏项目进行整改修复,如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整改义务的,则应向原告支付工程质量整改修复费用337347.84元。
几天前,由于昌盛公司始终没有主动履行判决,立达公司向苏州中院申请强制执行。接到该案后,执行法官老王马上制定了详实的执行方案,决定先从查询银行存款入手。
立案当天,老王就赴浙江杭州人民银行进行账户查询,结果发现昌盛公司有银行账户四十余个,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这么多账户,如何处理?
“刚拿到人民银行打出的账户单,确实吓了一跳,一是多,二是分布广,去全国各地一个个查肯定是不可能的。”对当时的情形老王仍然记忆犹新。经过思索和整理,老王决定当天先查询杭州几家银行,但无果。
第二天,老王跑遍了被执行单位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几个银行,查询并冻结了全部账户,可是结果并不尽如意。
第三天6点30分,执行法官出发赴浙江绍兴、上虞等地查询,可惜只有个别账户有一点资金,距离执行款项还差得很远。在查找过程中,老王得知该公司在当地有一处工地正在施工,于是马上赶到工地寻找单位负责人,结果人没有找到,警车轮胎却被工地铁钉扎了一个洞。
“存款查不到,被执行单位负责人没找到,车又坏了,辛劳了一天到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钟。当时的心情确实很糟,但是并没有气馁,因为我们相信这个执行思路是对的。” 执行法官告诉记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天一早,正准备继续执行之路的老王接到一家银行的电话:冻结的银行账户上刚才汇来了工程款一百多万。辛苦了三天的执行,在看似山穷水尽之际就此柳暗花明。此时距离立达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刚好过去了72个小时。
听到执行回工程款的消息,再看看风尘仆仆满面倦容的执行法官,苏州立达金属公司的负责人紧紧握着老王的手,连声说道,“没想到这么快,三天的工夫就把钱执行回来了,非常感谢”。
整个案件的执行过程至艰辛琐碎,而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的好。对此,老王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将很多工作都坐在前面,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文中所涉公司系化名)